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世界精神衛生日:看喜憨兒追夢“甜蜜”事業

2018年10月10日08:46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世界精神衛生日:看喜憨兒追夢“甜蜜”事業

  林林正在加熱紅豆沙,倒入碗中。

  濤濤喜歡澆花,店門口的植物都是他在打理。

  詩詩、林林、濤濤和桐桐四人一起在清潔裝茯苓膏的杯子。

  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名字——喜憨兒,這是外界對心智障礙者的統稱。他們的外表和正常人並無兩樣,但是相比殘障、視障以及聽障人士,他們更難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也是所有殘障人士中就業率最低的群體。

  當下,佛山有公益人士和公益機構聯合打造支持喜憨兒就業計劃,在特殊教育學校、責任商企的合作下,搭建起一個喜憨兒就業實訓平台——喜糖糖水店,4個喜憨兒經過培訓成為店裡的“主人”。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讓我們一起走入4個喜憨兒的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

  探訪: 工作14個月沒一天遲到

  四個喜憨兒的糖水店位於南海桂城海三路景澤苑C座首層。這是一個沿街幾十平方米的店面,店門口擺放著幾盆植物,火紅的雞冠花開得熱烈。走入店內,暖黃的原木色桌子和座椅充滿溫馨的氣息,店裡經營的傳統糖水包括紅豆沙、茯苓膏等。

  在店裡的顯眼位置,擺放著一款剛剛推出的“明星產品”——印有四名喜憨兒卡通頭像的茯苓膏。四名喜憨兒是不同程度的智障、自閉症患者:林林、濤濤、詩詩、桐桐。

  短發的桐桐今年22歲,性格活潑,也非常熱情。“我叫桐桐,在喜糖工作5個月了,媽媽同我講“要努力工作”,我會做得到的。”當陌生人問她叫什麼名字時,熱情的桐桐總是這樣熱情的介紹自己。現實中,開朗的她也是店裡的“開心果”,有時客人剛落座,她就主動詢問客人需要點什麼茶。有時候,她還會很主動的為客人介紹菜式。“吶,我跟你話……”話匣子就打開了。殊不知,來工作之前,桐桐十分怕生,見到生人也不敢打招呼。幾個月后,當本地有電視台主持人前來拍攝時,桐桐還會主動上去,像個追星族一樣要求和主持人合影留念。

  四人中,戴著眼鏡的是店裡唯一的自閉症患兒濤濤。今年21歲的他,在喜糖已經工作了14個月,算是店裡的“老員工”了。每天早上8時,濤濤來到店裡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店門口的綠植澆花。他貼心細致的樣子,仿佛照顧小朋友一樣。“我最中意的就是淋花,店裡的花每天都是我淋的。”濤濤自豪地說。事實上,幾盆綠植和鮮花在濤濤的照料下也長勢喜人。停頓半晌之后,他想了想,又說多一句“多謝買我們的糖水,支持我們就業。”一時間引來大家捧腹。店面負責人喜糖糖主文湘告訴記者,濤濤十分敬業,在店裡工作14個月,每天8時准時到店,刮風下雨沒有一天遲到過。

  特寫: 做事認真 老顧客為他們打call

  由於記者前去採訪時是中午時分,前來店裡喝糖水的客人並不是很多。記者走進時,喜憨兒林林正拿著掃帚,一絲不苟地打掃地面衛生,連桌子底下的邊邊角角,他都掃了又掃。

  喜糖二樓是一家素食館,中午食客頗多。“上面有客人點了一杯紅豆沙哦。”店裡的負責人收到了來自素食館的訂單。“我來,我來。”詩詩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雖然是一杯紅豆沙,但是需要經過加熱等程序。林林戴上口罩,小心翼翼地將一大勺紅豆沙放入鍋中加熱,到時間后又十分小心地將其倒入粗瓷碗中。

  從一樓送到客人手中,需要走三層的樓梯。托著托盤的詩詩十分小心謹慎,之前見到記者到來還雀躍不已的她立刻安靜了下來,生怕一分心就把糖水洒了。

  點餐的是附近的街坊,由於常來,見到詩詩端來糖水后,還和她友好地打起了招呼。“小朋友很努力,做事好認真,你們應該多報道報道!”見到記者,阿伯還主動為詩詩打call。順利將糖水送達,還得到客人的表揚,詩詩會心地笑了,露出兩顆可愛的小牙。

  詩詩是店裡的兩名女生之一,也是一名智力障礙者,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剛到店時,說話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講,連不成句。”但在喜糖工作了14個月的她,被糖主贊賞有加:做事很認真,她搞衛生從來不用返工,交給她的任務都是認真地完成,是個很好的“小幫手”。最為可喜的是,現在的詩詩吐詞清晰多了,還能把重點內容表達出來。

  緣起: 為“喜憨兒”搭建就業平台

  齊姑娘是素食店的老板,也是喜糖的創始人。從大學做義工開始,齊姑娘做公益已經有20年。“2015年,我遇上‘喜憨兒’這一群體。”齊姑娘說,他們很努力,但是簡單的加減法也要記上三個月﹔盡管很認真,但在人群中難免被嘲諷和疏離。他們憨厚單純,雖然不善語言表達,但十分渴望與人交流,也渴望証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給予’不如‘引路’。”於是,從2016年開始,齊姑娘在自己的素食店接納喜憨兒就業。之后,齊姑娘萌生了單獨開設一家店的想法。於是“喜糖”這個專為喜憨兒量身打造的實訓平台應運而生,4名喜憨兒成為正式的簽約員工。

  在喜糖,“大家各有分工,喜憨兒主要負責店面打掃、客人點單等店面服務工作,不參與食品制作。”文湘說。

  如何與客人溝通,如何與同事共事?這些普通人眼中不算問題的事,對於有心智障礙、自閉症殘障人士來說,卻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管理團隊也花了很長時間調研。發起團隊為此啟動“人才定制計劃”。

  在正式上崗之前,他們會先在啟聰學校,由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培訓,此后還要去到企業再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訓。“從學校到就業,整個過程需要約6個月左右的培訓和實習,才能實現真正的上崗。”文湘介紹稱。

  “他們剛開始隻會做簡單的清潔工作,現在開始會給客人寫單,並會介紹一些菜色。有時客人夸他們服務好,他們就非常開心。”文湘說。

  從2017年至今,喜糖已經培訓了近40名喜憨兒,到店實習的有9人,在職的有4人。

  願景: 讓更多喜憨兒找到自身價值

  “經過專業培訓和引導,他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從一開始的害羞不敢說話到現在可以在眾人面前唱歌、跳舞表演,他們現在熱愛自己的工作,也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和價值。”文湘說,讓他們覺得靠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比直接給錢去幫扶他們更有價值。

  “上回媽咪生日,我請媽咪飲了茶。過年的時候我還給媽媽發了600元紅包,給爺爺奶奶發了88元的紅包。”分享時,喜憨兒“桐桐”自豪地說,“我都有能力可以賺錢,來養‘屋企’人了。”

  在齊姑娘看來,喜憨兒的成長和喜糖運作模式的探索,比一時賬面盈虧更為重要。“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將喜糖打造成一個社會企業,希望他們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改變社會對殘障人士的刻板印象。我們預計明年開設兩家分店。”齊姑娘說。(記者溫利 記者陳楓)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