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種藥養蜂烏蒙扶貧 走向大山深處的90后

2018年09月21日17:2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 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以“紅色筑夢點亮人生 青春領航振興中華”為主題,旨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熱血青春力量。去年7月,第三屆“紅旅”團隊趕赴延安,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對接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創了“大創扶貧”的新模式,以實際行動為革命老區扶貧攻堅貢獻青年力量。其中,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學生趙慶早所負責的“彩雲本草”項目,被教育部列為六個重點項目之一。

創業之初,趙慶早將目光放到了偏遠的烏蒙山區祿勸縣。祿勸縣位於老少邊窮地區,東臨烏蒙雪山,北對金沙江,地勢高低懸殊,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從祿勸縣政府所在地屏山鎮到拖木泥村,車程六小時,盤山路隻夠一輛車通過,護欄邊就是懸崖峭壁,哪怕是本地人都隻敢坐車不敢開車。這樣危險的旅程,對於“彩雲本草”項目負責人趙慶早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走遍大山深處 皮卡開成越野車

趙慶早1993年出生在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雨碌鄉鐵廠村,2013年考上雲南大學滇池學院,是村裡出來的第三個大學生。來到大城市的趙慶早感受到城鄉發展的差距,他覺得應該為仍在“靠天吃飯”的老家烏蒙山區百姓做點事情。

“石漠化、風沙大、烈日懸空雨難下。七分種、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這句俗語形象地展現了烏蒙山區氣候惡劣的自然條件。通過調研,趙慶早發現烏蒙山區植被資源十分豐富、紫外線強烈且無污染,十分適合種植中草藥。2015年,趙慶早自籌資金在老家投資種植了200多畝白芨和丹參,賺到了自主創業的第一桶金。“同樣的一畝地,種植傳統的玉米土豆,收入僅有400-500元,而種植中草藥保底收入2000元,中藥材種植的產業扶貧項目是可行的。於是,2016年,‘彩雲本草’項目誕生了。”趙慶早說。

“把皮卡開成了越野車,經常被急雨困在大山深處,進不去出不來。”趙慶早說,扶貧攻堅要因地制宜,實地調研后才能對症下藥,幾年來,他帶著團隊幾乎走遍了雲南省的偏遠山區。為了推廣“彩雲本草”項目,勸服鄉親們改種中藥材,創業團隊扎根烏蒙山區,和農戶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團隊成員大多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但是也已經十多年沒有下地干活了,我們為了取得農戶信任、增進感情,每天和農戶一起背種苗、扛化肥,幾天下來就被晒傷,累到爬不起來,一周不洗澡更是常事。”趙慶早回憶道。

從保水劑到養蜂培訓 用技術帶動脫貧

點綴著細小紫色花朵的丹參枝繁葉茂,寬枝大葉的滇重樓結著鮮紅的果實,綠油油的旱半夏蔥蔥蘢蘢……在曲靖市會澤縣、富源縣,麗江市永勝縣、寧蒗縣等地,十余種中草藥鋪滿了960畝田地。昔日隻能長出幾角錢的土豆和玉米的貧瘠土地,而今可以養育出對土壤水分、養分要求很高的滇重樓等藥材,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功勞。

2010年雲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雲南大學學生為解決農業土地用水問題,研究發明了在農林種植和無土栽培方面發揮節水、保水、保肥的作用的科研成果——GN700型保水劑。趙慶早將這一科研成果同中草藥種植聯系起來,通過試驗,得出利用保水劑技術可以緩解本地中草藥大范圍種植時對於水分的要求,同時還能夠提高中藥材的產量和品質的結論。科研成果的投入使用,為中草藥種植保駕護航。

“脫貧攻堅戰,最重要的是改變農戶的思想觀念。傳統農戶們普遍認為,把中草藥種下去、長出來、長的還不錯就是成功的,但是這種盲目跟風式的落后種植方式無法保証中草藥的產量和質量,標准化規模化科學化的種植才能使效益最大化。說到底,技術是最重要的。”趙慶早說。

趙慶早團隊牽頭建立起的養蜂技術培訓班

田間地頭搭起的養蜂小課堂、縣委會會議室變成了技術培訓班、免費教學還包吃包住,說到祿勸縣精准扶貧“三棵藥一窩蜂”項目,62歲的張大爺贊不絕口,“經過十多天的技術培訓,我終於知道自己之前養蜂存在的問題了,從前隻能養60窩,現在可以養到100窩。我歲數大了干不動苦力,但是養蜜蜂我可以養到老,我也可以向身邊父老鄉親傳遞養蜂技術。”

今年5月份,趙慶早的“彩雲本草”延伸項目“三棵藥一窩蜂”在祿勸縣團街鎮高家村后山村民小組挂牌成立,其保留原有的中藥材種植環節,發展以中藥材花粉作為養殖蜜蜂的蜜源、產出藥蜜的項目。如今,200畝基地已擺好800多個蜂箱,成千上萬的蜜蜂已開始採蜜。

從1萬到20萬 孩子讀得起書了

趙慶早團隊將科學先進的養殖技術帶到了閉塞的大山深處,切切實實地改善了農戶們的經濟收入。

48歲的祿勸縣農戶楊志勇有兩個正在讀高中的孩子,問到“三棵藥一窩蜂”項目帶給他家最大的變化,楊志勇說“沒養蜂之前供孩子上學費力,種玉米的年收入隻有一萬多元,現在我在基地承包了100箱中華蜂,一箱蜂的年利潤就是兩千元,年收入從一萬元提升到了二十萬元,房子翻新了,孩子也讀得起書了。”

每次趙慶早到村落中調研都會遇到曾經培訓過的“學生們”,朴實的農戶們不會說感謝的話,隻會一把拉住趙慶早的手,拽進家中坐下,拿出家裡最好的飯菜,滿上一大碗酒,一飲而盡,這是山中農戶招待客人最高的禮遇了。

開設在田間地頭的“三棵藥一窩蜂”項目祿勸落地儀式

截止2017年底,趙慶早負責的“彩雲本草”項目已帶動200余戶農戶創就業,吸引40余戶農戶返鄉創就業,共計520余人。今年5月,團隊為10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5000余窩中華蜂,幫助貧困戶代養蜜蜂,將利潤的40%返還給農戶,預計每戶農戶每年增收6000元。今后,趙慶早還將把烏蒙山區的成功經驗帶到延安革命老區,助力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在今年8月份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項目團隊閩寧座談會上,趙慶早回顧了三年來的創業歷程,在他看來,“彩雲本草”項目因“紅旅”而生,它不僅是一個實現創業夢想的賽事,更是眾多有志於鄉村振興青年的交流合作平台。扎根大山深處的趙慶早將青春夢融入到中國夢之中,樹立起青年回鄉創業的榜樣標杆。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吳岩說的那樣,首屆“紅旅”項目成員在實踐中摸爬滾打,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大學生的“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四項要求,他們是一顆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大地。(劉婧婷 姜虹羽)

(責編:劉婧婷、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