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從“八年抗戰”到“十四年抗戰”

統編歷史教材何以體現國家認知?

2018年09月21日09:1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李依環 劉黎)“歷史教材裡為什麼‘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新教材究竟體現了什麼價值內涵?”自去年9月在義務階段投入使用,統編三科教材相關的話題始終備受關注。

日前,統編歷史教科書執行主編、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葉小兵,以及北京四中歷史教師王小瓊做客人民網教育頻道,分別站在歷史教科書編寫者及一線授課教師的角度,解答網民關注的熱點話題,系統闡述統編歷史教材的核心價值內涵。

“九一八”事變成為14年抗戰起點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中國人民經歷了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葉小兵表示,抗戰14年是學者、民眾以及黨和國家形成的共識,可以說達成了對抗日戰爭的國家認知。

“從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中國進行大規模武裝侵略開始,中國人民就開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爭。”葉小兵介紹,抗日戰爭是一個全過程。從1931年9月18日開始,是主要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東北方面軍進行的局部抗戰,是抗日戰爭有機的組成部分。從“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已經成為全面抗戰,也是全國性的抗戰。

“從世界范圍內來說,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遭受法西斯國家侵略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反抗法西斯國家侵略的國家。‘九一八’事變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是從中國開始。”葉小兵表示,無論從史實上還是大眾對歷史的認知上,這都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民族記憶、國家記憶。因此把這段史實編寫進教材,對下一代銘記歷史非常重要。

“當前很多青少年對於歷史的認識,很多時候來源於影視作品零散的認識。”談到實際教學經驗,王小瓊表示,自己在教學當中基於‘14年抗戰’這個史實,梳理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后中國人民展開局部抗戰,講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完整梳理抗戰過程,引導學生了解基本史實的同時,認識到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達成對民族的認同、國家的正確認知。

引導學生培養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人在面對陌生的、復雜的情境時,怎樣運用學習期間所獲得的知識、能力、方法,包括情感態度等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和關鍵能力。通俗一點,就是做人做事的本領或者解決問題的水平。” 葉小兵在訪談中還提出了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概念。

關於歷史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葉小兵表示,一是要有正確史觀、科學史觀,這就是唯物史觀。二是要把認識的對象放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這就是時空觀念。三是需要材料的支撐,這就是史料實証。四是如何看待歷史,這就是歷史解釋。最后,在解釋歷史過程中,實際上也蘊含了解釋者的價值追求、人文關懷。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証、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構成了歷史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

“關於核心素養的培養,實際上是要通過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在這個學科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最終核心是達到與國家培養目標一致——立德樹人。”談到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去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科方面的核心素養時,王小瓊表示,課堂是培養核心素養的一個主渠道,立足點是要制定一個科學的教學目標,而著力點是要採取適切的教學策略。

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材很像要給孩子系好的第一顆扣子,要打好這個紅色的基因。教材建設是一個戰略工程,很具有戰略意義。”葉小兵指出,從教材編寫的角度來說,立德樹人是總任務,教材編寫是總任務的一個基礎工程,因此教材如何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非常重要。

“作為教材編輯者,一定要把這個基礎工程鑄好、夯實。”葉小兵還談到,當前,黨中央一直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法治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這些在統編初中歷史教材當中都有相關內容。

針對“立德樹人”如何在授課中體現,王小瓊分享了抗日戰爭謝晉元的教學案例。“我們的教學不是說教式,而應當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憑借鮮活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來引導學生由衷認可、自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王小瓊表示,教學中要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最好是可以引導學生和歷史人物、事件實現共情,然后逐漸對其品格和價值觀產生正向影響。 

(責編:劉婧婷、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