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督導“千方百計” 教育“千姿百態”

2018年09月21日09:24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督導“千方百計” 教育“千姿百態”

“辦學條件綜合評估23所學校不達標,存在大班額問題,部分學科專業教師短缺……”近日,在陝西省藍田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反饋會上,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將5天來對該縣291所義務教育學校的檢查評估情況進行反饋,並提出限期整改意見。

西安市政府分管領導、藍田縣縣長當場分別作表態發言。台下是藍田縣四大班子相關領導,市、縣教育局負責人和縣義務教育學校校園長。

這樣的場景,近年來在陝西省各縣區輪番上演。正是這一輪輪督導,推動了陝西縣域城鄉各類教育大變化、大發展、大跨越。截至2017年,全省107個縣區(貧困縣52個),有100個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驗收。91個縣區完成陝西省“雙高雙普”(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創建任務。

督導撬動地方辦學熱情

2017年3月,乾縣接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督導,結果慘不忍睹:全縣256所學校,隻有23所學校過關。不少學校仍是“兩基”時模樣:土坯房、土操場、土圍牆,有的學校連學生洗手的水龍頭都沒有,有的教室抬頭能看見天光。

一場攻堅戰隨即打響。乾縣縣委、縣政府共梳理省市3次督導反饋問題1358條,下發整改督辦單147份。在縣財政年收入僅1.6億元的情況下,籌措資金5.15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58所,軟硬化操場144個,並拿出近2億元為學校配備教育信息化設備,所有功能教室全部配備到位。

經過8個多月的艱苦奮戰,乾縣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

“千難萬難,領導重視就不難。”陝西省督學、漢中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李周科說,近年來,漢中教育大變樣的秘訣就是“抓領導”和“領導抓”。

漢中市轄11個縣區,其中貧困縣6個,兩個縣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創建過程中,該市率先提出抓“三長”(縣區長、教育局長、校園長),強化辦學條件改善和學校內涵提升。2013年到2017年,全市投入近60億元,徹底消除了學校危房和土操場,現代化教學手段進入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每間教室,實現了縣域內城鄉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基本無差異。2017年,漢中市整體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和陝西省“雙高雙普”驗收。

在陝西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和“雙高雙普”創建工作中,省市教育督導團隊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創建對象縣區逐一進行督導檢查,抓普及、促短板、查薄弱、督底線,以評促建,與部分市縣領導約談面談,共同解決教育難題。2011年以來,省級督導考核了69個縣區的262名縣級黨政領導。省政府對率先全面完成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任務的市級人民政府獎勵500萬元,對推進不力、進展緩慢、個別指標下滑的縣區進行約談、問責,限期整改。

“我們借助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創建的契機,充分發揮政府教育督導職能,有效撬動了市縣區政府重視教育,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發展,推動了縣域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馬萬清說。

一次督導勝過撥款千萬

今年3月,佔地225畝、計劃投資5億元的洛南縣第二中學開始動工建設。這個該縣“雙高雙普”創建中的“卡脖子”工程,從動議到開工,歷時六七年。

“原因很簡單,沒錢。”該縣教育督導室主任楊海濤說,洛南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曾因率先通過“兩基”驗收而享有“陝南第一聲春雷”美譽,而今卻面臨底子薄、辦學標准低、學位緊的窘況。要騰挪、盤活全縣教育資源,徹底解決城鄉中小學校大班額問題,新建一所高質量、高水平的省級標准化高中迫在眉睫。

洛南二中建設的落地很大程度得益於省市督導。2016年3月,省教育督導團對洛南縣進行了過程督導,大班額、洛南二中建設等問題被點名。商洛市教育督導室緊盯洛南督促檢查,圍繞創建時間,每所學校都建立台賬,倒排工期,逐個排查。

不獨洛南,2016年,地處秦嶺腹地、所轄七縣區都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商洛市,全面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2017年又通過陝西省“雙高雙普”驗收。據統計,幾年來,商洛市督導室深入各縣區開展綜合督導、專項督導、過程督導、回訪督導等50余次,約談18人次。

在各級教育督導的推動下,教育優先發展真正在地方得到落實,一些長期令基層教育部門撓頭的難事、煩心事得到解決。不少縣區教育工作者說,基層都盼著上級部門來督導。可以說,一次督導勝過撥款1000萬元。

“學校是教育督導工作的最大受益者。”神木市第一小學校長劉元說,督導對學校的支持方方面面,幫助實實在在。該校佔地5畝,卻容納了3000多名師生。經神木市督導室協調,這所地處老城區中心的百年老校實現了建校以來第一次“開疆拓土”:神木市將相鄰該校的幾家單位搬遷,騰出7畝多土地劃給該校。

教育督導點亮均衡優質之路

“跑遍千山萬水,費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帶來千變萬化。”這幾句順口溜生動概括了陝西各級教育督導人的工作。他們中大多是名師、專家和知名校長,督導中,他們跑遍了全省教學點以上學校,把每所學校優點談夠、缺點點透、建議給足,所到之處,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發生著有目共睹的可喜變化。

“以前都是土房子,一下雨,操場上幾周時間都沒法活動。現在好了,教學樓寬敞明亮,教師每人一間公寓,睡覺再也不擔心老鼠在床頭跑了。”乾縣長留初中教師張文青親歷了學校近16年的變遷。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這所農村校重煥光彩,在校生由2014年的596人增長到如今的1178人,近一半學生從縣城等周邊鄉鎮流入。“大家看中的無外乎是學校環境好、教學質量高。”張文青說。

看著400米塑膠跑道的操場、可容納2000多人的學生宿舍,榆林三中副校長朱志榮感慨道:“如果沒有教育督導,這一切都無法想象。”

榆林三中原來所屬的蘇州中學面積僅76畝,設有初高中部,最多時有78個教學班5500多名學生,最大班額超百人。學校運動場地嚴重不足、部室受限、師資緊張,直接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學校發展。市督導室調研后,上報市裡將初高中分離,投資2億多元新建了佔地182畝的榆林三中,並按省示范標准配備了部室。如今,學生有更多機會自己動手做實驗了,體音美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圖書也從圖書館“走”進教室、走廊,閱讀日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近日,一堂特殊的音樂課在漢中市略陽縣進行,縣城的高台小學教師在上音樂課,大山深處的接官亭鎮中心小學麻柳鋪子教學點的孩子們也同時跟唱。

“我在這裡30多年了,以前,體育課我帶著學生打乒乓球,音樂課教他們唱歌,我五音不全,都怕把學生教跑調了。”麻柳鋪子教學點校長李秀建說。如今,教學點與高台小學每周都會按照課程表,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同步課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類似事例不勝枚舉。從黃土高坡、關中平原到秦巴山區,從城市學校到山村教學點,伴著教育督導,陝西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創建“空白點”越來越少,一所所中小學校、幼兒園舊貌換新顏,越來越多孩子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記者 馮麗)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