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小學生作業為何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8年09月18日08:5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小學生作業為何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新華社發

  近日一位讀者向記者反映,家中小時工拿著一年級孩子的作業向他“求救”,說自己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做,而這位讀者是研究生畢業,拿過來一看也不知怎麼下手,更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去做。這個作業有兩項:一是照一張反映身邊環境問題、環保行動、環保事件的照片﹔二是拍攝一段紀錄片或新聞採訪形式的視頻,時長不超過5分鐘。兩項作業都要求作品使用標題(不得超過20字)和文字描述(不超過500字)來闡述所拍照片或視頻與環境的關系,或闡述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

  無獨有偶,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柯玲也向記者反映,同鄉家裡剛上一年級的小阿弟人生的第一個暑假作業——利用假期通讀《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四大名著(圖畫本),每天完成兩篇讀書筆記(方格紙兩頁)。這項作業讓小阿弟的父母直呼:“瘋了!”

  帶著這兩項對小學一年級學生而言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作業,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家長。

  作業留給家長做會有后遺症

  “這個作業還好吧,沒要求做幻燈片。我還做過假期出游的PPT,小朋友還要演講,必須做得又美又多。”看到這份一年級科學作業,三年級家長小康媽媽已見怪不怪。“現在好多作業都是留給家長的。”當記者問她完成這些作業有沒有困難,她說:“還行,反正手機APP都能搞定,網上也啥都有。”

  小康媽媽是大學本科學歷,現在是全職媽媽,她覺得幫孩子完成這些孩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作業不在話下。

  可是,並不是人人如此。“我50多歲了,對照片和視頻不陌生,但如何制作視頻一點兒也不會。我家小時工初中文化程度,光JPEG、MP4這兩個文件格式就讓她不知道怎麼回事了,更不用說制作了。”向記者反映問題的讀者說。

  但在專家看來,把作業留給家長是有問題的。

  “小時候孩子作業家長幫著寫,長大后就不會認為抄襲有錯。尤其這是一份科學作業,涉及科學素質或素養,更要有科學精神。讓家長替代做作業,走向了科學精神的對立面。”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發展部主任馬陸亭說。

  柯玲說,阿弟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面對“奇葩”作業,身為學生家長也無可奈何,便決定“協助”孩子每天完成一篇。可暑假過得很快,一兩天沒按計劃行事就積累下許多,照此下去作業不可能完成,於是暑假快結束時不得不讓阿弟每天完成四篇讀書筆記。被逼之下的阿弟,對圖畫本“四大名著”的“感想”令人啼笑皆非:《紅樓夢》專門講談戀愛,一個男的和好多女人談戀愛﹔《水滸傳》盡是打架殺人,老師要寫印象最深的人物,那一定是殺人最厲害的啰……“童言無忌,老鄉談及此事哭笑不得。”

  減負當減違背兒童身心規律的作業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羅燕說:“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是6~7歲,無論是語言學習還是抽象思維都剛剛起步,根本沒有完成這類作業的水平。說得難聽一點,他們剛學完拼音,會寫的字也就200-300個,至於社會價值認知,就更談不上,這個階段的兒童無法有效區分自我和他者,無法區分本質與形象,仍未完成社會化所需要的去自我中心過程。這樣的作業比較適合中學階段的學生。”

  “讓小學一年級學生通讀四大名著(圖畫本)並寫讀書筆記,也在違背兒童的身心規律。”在柯玲看來,適量的課外閱讀對孩子的語和文的能力提高確實很有必要。但四大名著一個暑假讀完,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太不現實,作業過量則無效甚至適得其反。“讀書筆記當是有感而發,一年級學生一個暑假每天兩篇,60天不到的假期,要求交100多篇讀書筆記,此項作業是要培養‘寫手’還是‘抄手’?難道是要將七八歲的孩子訓練成筆記機械手,學會無病呻吟?”

  “這些作業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下教育問題的核心所在,就是不能正確對待孩子成長規律。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棵果樹,從幼苗開始,澆水、施肥、嫁接、修枝、開花、結果、防虫、收獲環環相扣,該用力時不用力不行,不該用力時瞎用力也不對,要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情。在不該學的時期違背孩子身心成長規律提前學了,一是事倍功半﹔二是摧殘身心健康﹔三是增加學業負擔和家長的社會負擔,好心辦壞事。”馬陸亭說。

  中小學生減負,是當前義務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羅燕認為,減負不是單純減少作業的量,而是要減去那些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會給兒童自我發展帶來損傷的不合理作業。

  作業不合理,老師為什麼還布置

  明明不合理的作業怎麼會布置下來呢?是教師不合格,學校不負責嗎?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板子不能簡簡單單地打在教師和學校身上。

  “我認為作業的最終話語權是屬於教師的,但現在來自社會上的各種意見正在‘綁架’教師,大家在各種媒體上討論該怎麼布置作業,前一段時間有些地方教育部門還要求作業隻能怎樣,不能怎樣等等,這實際上打亂、破壞了教師布置作業的體系。”儲朝暉說。

  儲朝暉認為,這些小學一年級作業在一定程度上是這種體系被打亂的結果。“如果在布置作業上教師有最終話語權,那麼作業該怎麼布置、誰來做,就應該是一件專業范圍的事。但如果教師如何布置作業受到各方意見‘綁架’,就會導致教師布置作業時針對的不是學生的真實需求,最終演變出這種不合理的作業。”他認為,這是當前社會發展中教育遇到的新問題,應當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我們要追問小學一年級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語文作業。”柯玲表示,相信布置作業者並非不懂因材施教這一教育基本原理,現在孩子上學的辛苦大家有目共睹,但基礎教育的基礎階段為何總會出現這種嚴重失度的現象?從教者、當政者都不得不反思,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教育是關乎祖國未來的大事,也是關乎百姓家庭的普遍問題。傳統文化教育或者說文學名著教育不當,輕則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重則折損孩子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至於小學一年級應該讀什麼樣的名著,家長、學校、老師心中肯定有把尺子。教育是人學也是科學,教育部門、文化專家對於傳統文化教育的尺度、方式、方法,不妨展開一場深入討論。(記者 王慶環)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