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生態小公民”:宜昌的一道獨特風景

2018年09月14日09:0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治山治水先“治人”。近年來,湖北宜昌著眼未來,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從娃娃抓起,讓生態環保知識進課程、進校園、進家庭,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全方位營造生態育人環境,把生態環保的種子種在孩子們心裡。

“生態小公民”,已經成為綠色宜昌一道獨特的風景。

宜昌市實驗小學205班學生正在翻閱《生態小公民》讀本。吳延攝/光明圖片

生態環保知識進課程—— 40萬中小學生同上“開學第一課”

“長江是母親河,我們要保護她!”“我媽媽帶我去過宜昌香溪河,河裡的桃花魚一開一合,十分美麗。”“清江,那裡水可清呢。”9月3日,開學第一天,在湖北省宜昌市實驗小學205班的生態小公民課堂上,張可為、黃庭秋、王梓安等同學手捧《生態小公民》讀本,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暑假見聞,呼吁大家一起保護長江母親河。

當日,伴隨著全國首套生態環保學生讀本——宜昌《生態小公民》的免費發放,宜昌所有中小學及幼兒園的40.8萬名學生,都上了一堂“生態小公民”課。孩子們通過書中的身邊人、身邊事,學習生態知識,培養環保理念。

“宜昌市的生態文明教育,由來已久。”宜昌市教育局局長覃照說,宜昌長期堅持開設“長在宜昌”地方課程,為中小學生介紹生態文明知識。2015年起,夷陵區、西陵區分別編寫《生態小公民》《生態好市民》讀本,開展教育試點。今年,宜昌市教育局聯合環保、規劃等16個部門編撰《生態小公民》系列讀本,並邀請人教社、北師大知名專家指導,最終分幼兒園、小學和中學3個版本定稿出版。

翻開散發著墨香的《生態小公民》讀本,宜昌近年來生態治理的重要實踐躍然紙上:“沿江化工企業主體裝置拆除行動”“清江庫區養殖網箱拆除行動”“黃柏河的污染治理之路”“‘三峽蟻工’保護母親河”……

宜昌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潘連偉介紹說,《生態小公民》讀本編撰時,充分考慮知識普及與綜合實踐的有機結合,每一個主題內容原則上需要至少4個課時,其中知識傳授1個課時,另外3個課時組織學生開展生態環保實踐活動,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生態環保知識落實到生活學習中,落實到行為習慣上。

生態環保知識進校園—— 把生態文明理念“種”進學生心裡

方雨濃是宜昌市一中的小明星。他不僅在科技節“讓舊物煥發青春”活動中,設計出了吸塵粉筆刷,還和同學自主開展實驗研究大氣污染防治,獲得環境監測專家充分肯定……

走進夷陵區東湖初中,少先隊810中隊認養了名稱為L20的綠地﹔704班朱夢妍則認養了一棵紫葉李,並承諾“好好呵護它,不讓它受傷害,讓它茁壯成長”。如今,東湖初中師生們認養了校園中20塊綠地,987棵綠植﹔同學們抱來自家廢棄容器,栽花種草900余株﹔廢紙廢料被重新利用,變為京劇臉譜等近百份藝術品﹔放學前,大家互相提醒:“關燈”“關電腦”“把水龍頭擰緊”……

位於伍家崗區的宜昌外國語初中,校園內樹木蔥蘢。這裡種有櫻花、紫薇等多種花草樹木。學校將其作為生態實踐場所,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為植物挂牌,標注植物名稱、所屬科目、習性等。該校809班學生陳智超在活動心得中寫道:“參加系列活動和調查,我了解到,所有生物生存不易,我們隻有保護生態環境,才能讓千千萬萬的美麗生靈在這片土地上煥發生機與光彩!”

現在,宜昌各學校明確兼職教師,並確定一名首席教師,負責生態文明課程的教研培訓﹔市教育局還聯合環保、規劃、園林、農業等部門,分級組建專家宣講團,開展生態環保專家進校園、進課堂活動,目前已有50余人加入。

此外,宜昌教育部門還將結合“世界水日”“植樹節”等時間節點,開展生態文明主題實踐活動﹔整合科研院所、廠礦企業及自然保護區等,建設實踐基地﹔對學生文明行為習慣和參與實踐活動進行評價,評價結果折合20分計入中考總分,引導學生、老師、家長和社會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環保知識進家庭—— “生態小公民”迸發大能量

“同學們,你們知道廢電池的危害有多大嗎?一節電池能污染一立方米土地。如果全世界每人丟一顆,被污染的土地就能繞地球好幾圈!”暑假期間,夷陵區東湖初中學生劉沅鷺來到社區環保站,向中小學生講授環保小技能。他舉例子、擺事實,時不時來點小幽默,讓苦澀冷門的環保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致力於講授環保小技能、進店入戶宣傳環保知識的劉沅鷺今年6月被評為年齡最小的“宜昌楷模”。

從課堂到課外,由知識到實踐,從學習者變為傳授人,生態小公民們正在為保護長江母親河、守護宜昌青山綠水貢獻自己的力量。

9月2日早晨7點,宜昌八中906班學生張建國就和母親一起來到江邊,參加“三峽蟻工”沿江撿垃圾活動。去年元旦,在班主任彭倩的倡議下,該班學生和家長近百人參加“三峽蟻工”活動,他們每周末到江邊撿垃圾,近兩年間從未間斷。

在宜昌,這樣的環保志願者還有很多,中小學生們紛紛走出課堂,和家長一起成為生態環保理念的踐行者、推廣者。

自從上了生態環保課,伍家崗區大公橋小學602班學生秦一文的生活習慣就不一樣了:刷牙隻接半杯水,避免浪費﹔一張草稿紙,先用鉛筆寫,再用圓珠筆寫,最后換紅筆,可以用3遍﹔去超市購物,帶著自己做的布袋……

秦一文的母親胡文擅長手工,無論什麼廢棄物都能在她手中變廢為寶。2016年,大公橋小學聘任胡文為學生手工社團輔導老師,每周四義務教學生將廢紙盒、舊報紙等垃圾,做成精美的手工藝品,現在社團成員增加到40多人,她的父親也加入了環保團隊。去年,秦一文還被湖北省環保廳評為“湖北省環保小衛士”。(記者 夏靜)

(責編:姜淑敏(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