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率性教育:兒童“夢工廠”誕生記

2018年09月12日10:00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理想中的學校是怎樣的?它應是學生探究、想象、求知的“夢工廠”。然而,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完美主義、功利主義乃至“一刀切”的理念大行其道,忽略兒童學習興趣、忽視個性與創新、核心素養缺失等問題尤為突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忽視了兒童作為教育對象的成長規律以及內在需求,使得兒童的天性、個性得不到舒展。

關注兒童發展以及遵循兒童成長發展規律,讓兒童成為教育中的主人,讓兒童獲得更多的自由和愛,是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一直以來的教改傳統。《中庸》有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東北師大附小將其創造性地轉化為“率性教育”,倡導保護天性、尊重個性、培養社會性。

問出來的率性教育

“為什麼是小蝌蚪找媽媽,不是媽媽找小蝌蚪啊?”

“為什麼‘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女孩兒不讀書嗎?”……

1100多個“為什麼”描繪出了孩子們五彩斑斕的心。每一個兒童都是哲學家,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想象。

兒童的好問與探究是創造性教育的起點。保護好兒童好問與探究欲望的學校才是優質的學校。學校推行“率性教育”,就在於保護兒童願意探究、願意想象、好問好動的天性。

保護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差異,是“率性教育”的內涵之一。完美主義的管理方式、教育教學評價方式並不適宜兒童個性的發展。因此,“率性教育”所倡導的是,要因其固有、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地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在保護兒童共同天性的基礎上,充分讓兒童的差異性顯現出來。

培養社會性,也內蘊在“率性教育”之中,主要在於利用知識技能習得、行為規范養成以及價值觀念形成等途徑,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合作態度、規則意識和責任觀念,為學生成為合格的未來公民奠定價值基礎。

追根源的率性教學

學校在保護兒童天性、尊重兒童個性、培養學生社會性基礎上,提出了“率性教學”的概念,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努力在課堂上還原知識產生、發展的情境,盡可能讓學生經歷知識、概念、原理產生的過程,讓這種先驗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可經驗、可發現、可探究的知識。

率性教學是“有根源”的教學,即挖掘知識根源,讓教學有據可依。一是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中注重挖掘知識的來龍去脈,厘清知識的“根”。二是要依循兒童學習的規律和特點,發現兒童學習與成長的根源,即教學對象上的“根”。三是要把握“教”的規律,了解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的實質和特征,為教學尋找本源上的依據,即教學方法上的“根”。

率性教學是“有過程”的教學。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的教學,強調從個別(個人或他者)經驗或個別事物出發,對知識產生的環境、原初狀態進行適當還原,讓兒童體驗人類知識再發現的過程。

率性教學是“有個性”的教學。由於兒童在生活背景和學習興趣、速度、適應性等方面的差異,學校在不同學科上集中探索了集體補充模式、學習進度模式、課題選擇模式、學習起點模式、學習順序模式等不同教學方式以適應不同學習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重過程的率性德育

“率性德育”強調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要遵循德育規律和兒童道德品質的發展規律與特點,尊重每個兒童的人格與個性,讓兒童在知理、明理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為成為有理想、懂道理、明事理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讓兒童的成長需求獲得滿足,是施行率性德育的前提。學校依據學生的整體特點,依據學生的學段及年齡特點,進行了科學的分層定位:低年段(6—7歲)他律道德階段﹔中年段(8—10歲)自律道德階段﹔高年段(11—12歲)公正階段,進而合理發展學生的能力。

讓兒童在實踐體驗中潤澤心靈,是施行率性德育的重要途徑。“有過程”的提出是針對當前德育的突出問題:一是當前教育的“結果導向”嚴重,二是“短期功利性”忽視了兒童的長遠發展。學校倡導的德育“過程”,不是說教、服從、提出要求的過程,而是幫助學生產生思想矛盾、不斷修正改進自我的過程,是組織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讓兒童在明白道理中自覺去做,是施行率性德育的目標。“有道理”的核心是“以理服人”,讓兒童在明白道理中自覺去做,“有道理”強調明辨、省思的過程,使兒童在知理、明理、達理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明辨是非。

找到適合兒童的“當行之道”,進而很好地實現社會化教育,“率性教育”的探索和思考一直在路上。(作者系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

(責編:姜淑敏(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