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用孩子的需要確定學校的發展

2018年09月12日08:54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作為師范類院校,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曾在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上一次獲得5項大獎,這一成績超過了同時參加時裝周的許多專業院校。

“我們的獲獎作品都是童裝,我們的優勢就是懂孩子。”憑借《你是我的大藝術家》獲得服裝工藝獎的張曉倩說,“我們設計的是親子組合,將拼圖游戲設計到親子裝中,這些親子裝可拼接、可拆卸、可延展,家長和孩子可以互動‘換裝’,走秀時大家都覺得很新奇。”

一所“升本”才幾年的師范院校,怎麼會在看似不搭界的童裝設計上有如此亮眼的表現?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鄒渝說:“我們將‘為孩子’作為辦學方向,將‘懂孩子’作為教學目標。”

對很多學校來說,“升格”為“普通本科”往往是讓自己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普通”的開始。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卻在2012年改制為普通本科院校后,馬上主動降低自己的“段位”:學校確立“服務0至12歲兒童成長”的辦學方向,重點發展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等基礎教育“低段專業”。

好不容易“升本”了,“段位”怎麼反而越來越低了?全面圍繞兒童成長辦學的思路,一度在校內外引發質疑。重慶二師在教職工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每個專業辦學基本形態不變,探索以不同方式嵌入服務0至12歲兒童課程的推進措施,學校層面則聚焦0至12歲兒童發展需要,打造學科專業集群,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引導整體辦學向應用型轉變。

該校在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開設了兒童營養與健康方向,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開發了兒童服飾設計、色彩搭配、版型設計、服裝畫效果圖、親子服飾搭配等系列特色教材。就連看似關系不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英語專業,也開設了兒童文學、兒童古詩詞吟誦、兒童英語等特色課程,並與信息技術、網絡與新媒體有機融合打造了兒童動漫、兒童數字媒體、兒童文學等特色方向。隨著效果逐漸顯現,聚焦“低段”做“高端”已經成了全校上下的發展共識。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教育?家長和社會究竟該如何認識“起跑線”?從事兒童教育的教師究竟該具備怎樣的素質?重慶二師統籌利用各方資源,著力推進兒童發展戰略和政策、跨領域的兒童成長、面向未來的兒童教育形態、兒童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兒童服務供應鏈改革等五大領域的研究和創新。

學校對未來教師的培養,除了專業知識更多的是教他們研究掌握和順應低年齡段教育規律。每個學院、每個專業都為學生搭建了有關0至12歲兒童的科研平台,在豐富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提升專門面向低年齡段兒童的服務能力。

兔子舞、打排球、舞長繩、跳短繩,在重慶市豐都縣地稅希望小學春蕾教學點的操場上,看著孩子們在大課間“瘋”玩的樵冠宇特別開心。

樵冠宇是2017年從重慶二師小學教育專業畢業后來到這個教學點的,他在這裡負責五年級教學,除了語文、體育、道德與法治,還要在幼兒園教音樂,負責大課間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今年6月,樵冠宇在重慶市第三屆“重慶好老師”演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他說:“我這麼快就能得心應手,主要得益於讀書時已經開始‘懂孩子’了。”

為了讓學生更懂他們將要面對的“低段”學生,重慶二師以問題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行業集中開展服務0至12歲兒童成長需求研究。短短幾年間,該校已建成聚焦0至12歲兒童的科研平台20個、兒童研究工作室30個,發布科研課題250余項。2017年,學校編制發布了全國首個學前教育本科學生能力標准,今年1月又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合建了全國首個跨學科跨領域研究兒童成長的綜合科研平台——兒童研究院。(記者 張國聖)

(責編:姜淑敏(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