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2018大學校長“開學第一課”

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建永寄語研究生:修身與創新

2018年09月12日08:4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各位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2018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一同見証同學們邁向人生新的階段。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為你們的成長傾注了辛勤汗水的父母、老師和親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金秋九月是首都最美的時節,“芳樹重重擁薊門,蒼茫煙翠滿郊原”。就在這“薊門煙樹”之旁,一代代北郵人以國脈所系的神聖使命和傳郵萬裡的家國情懷,投入到祖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描繪了北郵人前赴后繼、永不言棄的生動畫卷。

同學們,從今天起,你們將成為新一代北郵人。站在新征程的起點上,我想同學們必須想清楚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研究生同本科生究竟有什麼區別?或許一些同學對此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更多的新同學並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原因是許多同學在這之前太忙,上課、復習、交友、社團活動、畢業、考研......忙的沒有時間思考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隨波逐流考取了研究生。其實無論從培養模式,還是從培養目標來看,研究生同本科生都有很大區別,絕不是簡單學習年限的加長,多修幾門課,多讀幾本書的區別。其中最為重要的區別是對論文的要求,大學的勝負基本取決於考試,而研究生的畢業大體靠的是學位論文。從今天開始,完成學位論文將是每一位同學最為重要的目標追求,要完成學位論文就要把吸收知識型的學習轉變為研究型的學習,就要把單純通過考試的階段性目標調整為完成學位論文的創新性目標。這種學習方式和目標的轉換對治學與修身、知識的應用和創新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首先,希望同學們對治學與修身的關系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在立德樹人的大熔爐裡把自己鍛造成為社會和國家的有用之才。同學們,治學對你們來說,不僅僅是增長學識、精進學術的過程,更是塑造人格、修身正己的過程,希望你們都能體驗到獨立思考后解決問題的滿足感,躬身實踐中收獲真理的快樂感,助人助己時實現價值的收獲感。

談到治學與修身,我希望同學們要以博聞廣識之心治學,以虛懷若谷之心修身。金字塔之所以能千百年屹立不倒,是因為有厚重寬廣的塔底為基。當下,專業之間交叉融合的力度不斷增強,可以說,博聞廣識是新時代對人才提出的治學基本要求。你們的人生厚度將在博聞中慢慢累積,你們的人生寬度將在廣識中蔓延舒展。兼收並蓄、推陳出新,治學的過程其實也正是修身的過程。要追求學術上的進步,就要做到內心裡的寧靜,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謙虛謹慎,虛懷若谷,積蓄學術素養,實現人生修為。

談到治學與修身,我希望同學們要以崇尚科學之心治學,以踏實勤勉之心修身。同學們,何謂理性精神?就是對事物的觀察、因果的探求、實驗的方法浸入內心,成為自覺,成為堅定方向的穩固力量,而科學正是對理性精神的最好表達,正是對探索求知的最好體現。在未來的研究歷程中,望你們不要盲從於他人的知識和方法,要善於用科學的視角觀察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處理問題,用科學的知識解決問題。腳踏實地、勤懇務實,明確正確的價值取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本,把穩人生之舵。

談到治學與修身,我希望同學們要以誠信嚴謹之心治學,以仁德寬厚之心修身。學術之目的在於求實,學術之根基在於堅守。學術的開展必須按照科學的方法,明確的規范,對錯綜復雜的信息進行排列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耐得了寂寞,更要守得住底線。同學們,在困難與誘惑中學會沉下身子、耐住性子、轉動腦子是一種大智慧﹔在虛假與浮夸中外絕聲華、內無假借、潛心鑽研是一種大美德。希望你們端正研究之風、恪守治學之道、嚴把學術之關,腳踏實地、礪練本領,向著自己心中理想目標的燈塔不斷前行。

第二,希望同學們對知識應用與創新的關系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創新創業的新時代裡把自己鍛造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同學們,如果說大學階段的要求主要是吸收知識,讓知識在頭腦中發芽,長出幼苗,那麼研究生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讓這棵知識幼苗落地、生根、成長,長成創新之樹,結出創新的果實。能不能讓這棵幼苗落地、生根、成長?這是同學們能否走向創新、完成學位論文的關鍵所在!如何完成這樣的轉換和升華?我今天的提醒是,知識應用是連接學習與創新的橋梁,甚至可以說,尋找知識的應用是走向創新的必然途徑!

談到應用與創新的關系,我要告訴同學們,尋找知識的應用,是知識落地的必然要求。同學們考取了研究生,這說明你們都有出色的讀書和學習的能力。但必須看到,學習是一種吸收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而創新是一種智力的輸出,這“一進一出”是學習與創新的最大區別。介於這二者之間的是應用,它雖然帶有學習的模仿性成分,但它的智力輸出特點同創新活動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隻要我們在學習中不斷追問和尋找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應用方式,我們的思維模式就必然會從輸入模式升華為輸出模式,這是創新活動必不可少的思維模式。這就是說,對已有知識應用價值的不斷追尋,建立創新型思維模式,是知識幼苗落地的客觀要求。

談到應用與創新的關系,我要告訴同學們,科學反思知識的應用,是知識落地生根的客觀要求。知識幼苗在應用性思維的主導下可以落地,但要健康成長必須根深苗正。事實上,我們隻有不斷反思和評估知識應用的理論基礎,才能保証她的根扎在科學的土壤中,才能保証她符合知識創新規律,符合科技進步規律,符合人類文明發展規律,這是“根深苗正”的必然要求。科學的最大價值無疑是指導實踐。但指導實踐說起來容易,驗証起來往往非常困難。如同一個病人同時就醫於幾個醫生,究竟是誰治好了他的病?可能眾說紛紜。隻有科學分析知識應用的理論基礎,真正找到應用結果的理論源頭,落地的知識幼苗才能持續獲得土壤、水分和必不可少的養分,否則,知識幼苗獲得生根的機會就沒有科學的必然性。

談到應用與創新的關系,我要告訴同學們,不滿足於知識的應用,是知識成長為創新之樹的客觀要求。知識的幼苗落地、生根,隻有持續獲得充足的陽光,才能長成創新的大樹,結出創新的果實。這縷陽光就是對知識應用的不滿足,就是從應用中激發出來的旺盛的創新熱情。我們要把知識應用於實際或者其它理論體系,就必須對原有的知識作再加工。但這只是再加工,不是創新!隻有那些忙於應用,但絕不固步自封,絕不滿足於簡單應用的人,才能不斷激發出創新的熱情,從而為落地、生根的知識幼苗提供充足的陽光,長出創新思維的參天大樹,結出知識創新的碩果。

同學們,上述知識“落地、生根、成長”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貝葉斯網絡智能訓練系統,隻要沿著這個網絡迭代下去,訓練下去,你的創新潛能、創新智慧就會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來。應用是創新的基礎,創新的目的在於應用。這個系統告訴我們一個方法,如果同學們暫時還找不到創新的入口,還不知道學位論文如何選題,完全沒有必要去煩惱和彷徨,去耽誤寶貴的起步時間,可以先從既有知識的簡單應用干起來,它會激發出我們自己全然不知的創新智慧 。

同學們,從今天起,“北郵人”這三個字將伴隨我們一生,這不是榮耀,而是責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敢質疑、做實學、求真知,讓進取之聲常鳴、真理之光常耀、求知之火常存。治學即修身,我相信,在北郵的求學經歷中所面對的磨煉與收獲、困難與成就都將成為人生路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最后,願同學們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在北郵的校園裡,綻放青春之花,迎接屬於自己的新時代,創造屬於北郵的新輝煌!

謝謝大家!

(責編:姜淑敏(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