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老師的素質就是學生的樣子

2018年09月11日08:43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師的素質就是學生的樣子”

  蔣克鑄(右)接受央視主持人採訪。楊磊 供圖

  昨晚,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中,有一個熟悉的面孔——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84歲退休教師蔣克鑄,他獲得了“特別關注教師”稱號。

  去年底,蔣克鑄站立了3個小時,為浙大學生上了“最后一課”。這件事,被錢江晚報(詳見2017年12月13日A18版)報道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他站立講課、手寫板書、手繪零件圖的短視頻,經錢江晚報app浙江24小時傳播后,廣為流傳,倔強的身影感動了很多人。

  在2017年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評選的十大年度感人照片裡,錢江晚報刊發的蔣克鑄站立上課照亦在其中。這張照片,不久前被放入了浙大校史館,作為優秀教師的典范。

  蔣克鑄自嘲說一不小心成了網紅,“我60多年前在北京高校教書時的學生,看到報紙找到浙大,通過電話聯系到了我。”

  教師有什麼樣的綜合素質

  學生就會學到什麼樣的

  “尋找最美教師”是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台主辦的大型公益活動。活動面向全國廣大教師群體,尋訪教師典型人物,展示優秀教師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

  2018年度“尋找最美教師”評出了10位“最美教師”、10位“特別關注教師”和一個團隊獎。蔣克鑄正是“特別關注教師”中的一位,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位。

  “我叫蔣克鑄,今年84歲,是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退休教師,教育是我奮斗一生的事業。我要盡自己的努力,為國家培養卓越的人才。”面對鏡頭,他的獲獎感言,很簡單。

  領獎的同時,蔣克鑄還參加了央視一個關於“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論壇。“教師有怎樣的綜合素質,學生就會學到什麼樣的綜合素質,”蔣克鑄在訪談中說,“有人問我,為什麼三個小時一直站在台上講?實際上,學生看到我在台上這樣,他們就會理解為:第一,身體要好﹔第二,意志要強,要敬業。”

  成為“網紅”之后,有很多人慕名上門拜訪,蔣克鑄一點不覺得被打擾,反而有點高興:“我很喜歡和大家交流。我在火車上碰到陌生的學生,也會和他們聊天,跟他們探討。”

  不過,這大半年來,他很少外出,主要在家裡埋頭編寫一本教材,名叫《現代工程下的機械設計》。這是他和北京科技大學的一位老師共同編寫的,他負責對教材的整體梳理,以及對一些章節裡的創新方法進行細化。“比如說螺釘,有一種是用到高鐵軌道上。”蔣克鑄用手比劃著:“現在有一個新的辦法使高鐵上的螺釘永遠不會鬆動,這個辦法就將被我編進教材裡。”

  為了保証教材的內容能夠與時俱進,蔣克鑄還會關注報紙和電視上與創新設計相關的內容,對此進行研究,及時把新的東西編進教材裡。

  為方便六樓的鄰居上下樓

  索性設計了一個輪椅軌道

  蔣克鑄的家,在玉泉校區求是村。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房子,沒有電梯,他的家在六樓,半月板受過傷的他,上下樓並不方便。

  這大半年來,他還在忙著一個事情,那就是他的小區要裝電梯了。

  電梯在單元樓外部安裝,停靠在每層之間樓梯轉彎的平台處。蔣克鑄住在最頂層,按照這個方案,他隻能乘坐電梯到五層半,然后爬半層樓梯上來。“可是其他樓層的人,都可以往下走半層樓到家。”

  他覺得這樣的設計不太合理,上樓梯比下樓梯費力,尤其是六樓的鄰居還要使用輪椅。於是,他開始“發揮余熱”:“我向承包方提出建議,安裝電梯到六層半,也就是在六層半的地方安裝一個電梯出口的平台,然后再修一道樓梯到六層。

  考慮到輪椅上下樓梯不方便,他又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設計了一個軌道。“坐輪椅下樓梯時,可以通過軌道下滑。軌道是折疊在樓梯一側的,使用完后可以收起來,這樣就不會妨礙他人的通行。”

  “把實踐落實到生活中,既能深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到別人。”他還專門在小本子上畫好了輪椅軌道,給錢報記者看的時候透露著小小的自豪,眼睛彎彎地笑著說,這是他對自己“實踐第一”理念的貫徹執行。

  蔣克鑄認為“育人”就像“蓋房”一樣。他將傳統的學校教育比作“打樁”,“樁”是基礎,但要建高樓大廈,除了打好“樁”,還需要一個“承台”。在育人的過程中,要培養一個國家棟梁,同樣需要一個“承台”,這個“台”,就是實踐的平台。(王湛)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