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跟隨陳君石院士,我學到的3個好習慣

2018年09月10日16:32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導師是為我們改變人生寬度的人物,有青年朋友問我:你20多歲就接觸到院士,你都學到了什麼?近水樓台是不是有捷徑?2007年,我已經在北京市的政府機構工作了3年,很特殊的情況下,我有幸成為陳君石老師親自指導的最后一名博士研究生。陳老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已為我國的預防醫學事業奉獻了半個世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成為陳老師博士生前后的數年,我也是他的學術和媒體助手,這期間從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這裡和大家講講他的3個做事風格,希望對大家的成長有所幫助。

陳老師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說話簡潔有序,邏輯清晰。比如有一次陳老師的學生向他請教問題,陳老師耐心聽完,明確說出自己的判斷結論,並指出問題所在,並且提出了很多務實可行的解決建議。

說幾個我和陳老師之前的對話吧。

博士訓練第一年:

我:“美國農業部副部長任博士下午和您見面討論國際合作方向,我能不能參加?”

陳老師:“不妥,那個場合不適合你現在的身份和水平,你先走好了再跑,等將來你能獨當一面了,你再參加。”

博士訓練第二年:

我:“剛才看到王博士參加BTV的科普節目了。”

陳老師:“王博士有值得傳播的專業內容,你還沒有吧?你離媒體曝光遠點,年輕人容易虛榮。最近我發現小趙博士看起來不起眼、安安靜靜的一個女孩兒,她工作做得不錯,有水平,你看看。”

博士訓練第三年:

我:“工作等各方面壓力大,論文需要的深度訪談都快做不完了。”

陳老師:“初稿在哪裡?我帶上飛機修改。你必須按時畢業,下刀子也不能延期畢業。論文求全不適合你,求全就會寫成一本書,還有其他事需要你做。”

參加工作第7年:

我:“有個公開競爭的機會我想爭取,又擔心失敗。”

陳老師:“你實力夠了,去爭取吧,不成功也不要成仁嘛。”

對於學生成長,團隊發展來說,陳老師會直接幽默地告訴我哪些是必須集中精力做好的事,哪些做得不到位還需要改進。那幾年,我感受他的為人、治學和處事之道。專心、韌性、勇敢、大氣和包容開放等品質。回想起來,年輕人精力旺盛但缺乏定力,如果沒有陳老師及時引導,我很容易跑偏。

我帶團隊之后,盡量用高效的溝通方式推進工作,當然這需要經驗。“因人因事須委婉,盲目模仿有風險”。同事說我能把話說全,簡潔直接,讓別人清晰地理解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可見我是受到陳老師的影響。

作風務實是建立良好聲譽的基礎。第一次見到陳老師是2003年,我在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讀碩士學位,回北京實習期間慕名拜訪陳老師,當天他就提出我應該去貴州等地做現場調查,還交給我一些任務,熟悉國內的社會需求。對我碩士畢業后是否回國的選擇,陳老師知道我考取獎學金留學,他認為如果我回國,跨學科思維和項目管理等方法都能用到,但這種決定得我自己拿主意。后來我決定回國並參加北京奧運項目的籌備和保障工作,青春無悔。

陳老師鼓勵同行們堅持真理,求真務實,遇到問題應該有自己的主見,有理有據地把道理講清楚。陳老師認為做人需要寬容,一次有個任務讓別人牽頭負責了,我隻能配合,有情緒,他說:“配合也比沒機會好。”我服務過的兩個機構都是新成立,創業階段在跨界合作和塑造單位品牌等方面遇到很多新挑戰,陳老師提醒我,做人和做事都不能脫離實際,現在不能再靠個人做事情,而是要把團隊組織起來,制定目標和團隊建設都是圍繞提高單位的整體業績來進行。

陳老師制定目標也從實際出發,中國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是從設定符合中國的BMI臨界值、城市社區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健康飲食等方面一點一點穩步鋪開進行﹔對一些大型項目,如惠及無數貧困家庭的兒童營養包項目,陳老師都要求大家做好基層調查研究。陳老師反對官僚和形式主義,說短話開短會,每次有人在會議上發言超時,他立即打斷控制好時間,定時開始定時結束。

2014年,我參加中組部博士服務團去寧夏工作,從自治區商務廳到縣級市黨委和政府工作,面對每個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我都盡量落到實處,為團隊、單位和當地群眾帶來實際價值。

對我來講,通過“多做事、做困難的事”磨煉自己,去換所有的成長是最有意義的經歷。

慷慨大方幫助后輩同行。在培養年輕人、支持同行方面,陳老師無數次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得到學界政界和產業界廣泛尊重。2008年,我擔任北京奧運會國際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聯絡員,陳老師是該委員會首席顧問,我們共同經歷了一項復雜任務。“北京奧運版-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三要素The 3 Fives”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北京奧組委支持的大型健康教育活動,我代表中方與WHO總部資深專家策劃和實施,我們花了無數個夜晚開國際電話會議、取得國際學術界背書、設計中英文宣傳載體,忙乎了一年,可就在發布式前1周,WHO總部突然對合作機制提出質疑。項目生死存亡之際,我求助陳老師,他立即找到某領導,強調項目利國利民的意義,陳老師贊同項目改由對方牽頭,情況得到逆轉:“The 3 Fives”在北京啟動,各機構皆大歡喜。作為項目中方代表,我參加“第61屆世界衛生大會”展區活動,主辦方安排我向WHO總干事陳馮富珍博士作項目簡報,之后南非政府在2010年世界杯足球賽上使用The 3 Fives模式,使它成為WHO很受歡迎的項目IP。當時我是個小職員,如果沒有陳老師的指導,項目就抓不住北京奧運會賦予的契機。

隨著經驗積累,我也很願意幫助同行。為了讓科學理性的信息在廣大的平台上流行起來,2012年我聯合幾家網站建立了專業領域的科普新媒體聯盟,還從寫作訓練和央視欄目上協助一位同事成為新媒體科普作家,近期他有一篇文章微博閱讀量達1500萬,微信閱讀量60萬。

最后,對於是否有捷徑的問題,我想到一個相反的概念——“熬”。這裡透露一個細節:陳老師有過事業低谷的時刻,但他不放棄不抱怨,埋頭積累知識,終於“熬”到巔峰機遇的到來。跟隨陳老師學習,我得到專業領域頂級水平的訓練,近距離感受大科學家如何對國家公共政策起到推動作用。對於成長,陳老師和我都更認同陶行知的那句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比同齡人付出更多努力、承擔更多的風險和責任,找更艱苦困難的事去鍛煉自己。

這個時代賦予青年朋友創業干事的有利條件更多,如果能在工作中靈活做到:說話高效溝通、作風務實和多相互幫助,大家一定會迎來更多更精彩的機遇和挑戰。(韓蕃璠)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