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爬坡過坎步入“幼有所育”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述評·學前教育篇

2018年09月10日11:36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我們現在舉辦著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學前教育,全國幼兒園25.5萬多所,2017年學前三年在園幼兒4600萬人,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數。我們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和發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2017年適齡兒童毛入園率達到79.6%,達到了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們實施了3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重構了中國的學前教育體系。”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如此總結新時期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成就。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一路爬坡過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步步向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目標邁進。

普惠性資源增容,學前教育啃下“硬骨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從整體上看,學前教育仍然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集中表現在資源短缺、投入不足、“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突出。

2010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共提出10項意見,回應人民群眾關切,著力解決“入園難”問題,被稱為“國十條”。這就為新時期學前教育發展“定了調”。從此,學前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此后,各地以縣為單位編制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國家實施8個學前教育重大項目,全國在園幼兒3年增加918萬人,比過去10年增量的總和還多,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67.5%,3年提高10.9個百分點,“入園難”得到初步緩解。

2014年,教育部啟動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通過以區縣為單位制定幼兒園總體布局規劃,合理確定公辦園布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對普惠性民辦園給予補貼等措施,推動各地新建、改擴建公辦園,利用中小學增設附屬幼兒園,支持城鎮街道和農村集體舉辦公辦園,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

各地加緊落實二期行動計劃,回應老百姓對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期待。貴州省銅仁市僅2014—2015年就投入3.8億元,建成2005所山村幼兒園,實現了學前教育資源行政村全覆蓋。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從一期行動計劃結束時的77.1%提升到91.7%,農村學前教育覆蓋率更是從10%提升到100%。

面對“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的矛盾,教育部要求重點加強脫貧攻堅地區、二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區和城鄉接合部幼兒園建設。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將達到80%左右。

時至今日,我國學前教育的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益、普惠的底色越發明顯,幼兒“入園難”“入園貴”難題得到了明顯緩解。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5萬多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9.6%。

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都在表明,我國學前教育已經改變了體量小、規模小的歷史。這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成就的集中體現,更是政府建立“廣覆蓋、保基本”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庄嚴承諾的兌現。

科學理念入心,學前教育有了“指南針”

為滿足社會公眾有園上、上好園的期待,教育部門在探索擴大普惠性幼教資源的同時,更加關注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與科學保教方式的探索。

2012年9月,教育部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特點與規律,提出了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為廣大教師實施科學保育和教育提供了保障。

“《指南》的落實強化了科學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明確了生活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創值。”南京師范大學教授虞永平說。

為配合《指南》落地,宣傳科學的學前教育發展理念與育兒知識,增強社會共識,從2012年起,教育部將5月20日至6月20日定為學前教育宣傳月。各地教育部門通過組織開展大型公益講座、專家訪談、現場咨詢,幼兒園通過舉辦主題開放日、家長講座、親子游戲等活動,使得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與知識深入人心。

隨著《指南》的落實和學前教育宣傳月的推進,“游戲”是幼兒特有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同時也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教學組織方式,成了全社會的共識。一些地區開始用游戲撬動幼兒園課程改革,開啟課程游戲化的進程。比如,江蘇省自2014年開始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探索﹔浙江安吉更是將游戲提升到了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

今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從幼兒園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育環境、師資要求及小學零起點教學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堅決制止各種形式的“小學化”,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嚴令之下,各地陸續出台了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的政策,從幼兒園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等方面,對幼兒園教學行為作出規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學化”現象。

破解體制機制難題,學前教育駛入“快車道”

2010年以前,學前教育經費在教育經費中佔比較低,學前教育發展困難重重。2011年至2013年,中央財政學前教育項目經費投入達到500億元,帶動地方各級財政投入1600多億元。我國用於幼教的投入持續大幅度增長,2016年達到2800多億元,其中財政性投入1300多億元,總量這幾年年均增長16.9%,財政性資金5年增長77%。

這些資金投入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實效,確保了中西部農村地區幼兒園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多渠道多形式舉辦幼兒園、幼師國培及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等項目落實,大大夯實了學前教育發展的基礎。

為進一步支持學前教育發展,2016年底,財政部與教育部聯合印發《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提出由中央財政直接設立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獎補支持各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開展幼兒資助。2017年,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年用於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資金預算達到149億元。大量資金的投入使得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有了物質保障。

發展學前教育,關鍵在幼師。隨著學前教育的大發展,幼師的需求缺口較大。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到2020年,預計幼師和保育員的缺口將達190萬。基於此,教育部出台《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准》《關於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各地根據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採取多種方式補充教職工。截至2017年,已有15個省(區、市)制定了幼兒園教師編制標准,為幼兒園核定幼師缺口、建立相應補充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達到419.29萬人,與2010年的130.53萬人相比,增幅高達221%。隨著國家持續加大對幼師培養的投入,未來幾年,幼師的缺口將會持續縮小。

為提高既有幼師質量,2011年開始,教育部將幼師培訓納入“國培計劃”,並向中西部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傾向。據統計,幼師“國培計劃”開展以來,中央財政已投入29億元,累計培訓中西部地區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100多萬人次。

2016年,全國36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被評選出來,各自圍繞擴大普惠性資源、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幼師培養和補充機制、貫徹落實《指南》等任務,開始了為期3年的先行探索。這些實驗區的探索,貢獻了各自發展學前教育的中國智慧,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本與典型經驗。

為實現到2020年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的目標,學前教育仍面臨著歷史性挑戰,仍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尋求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趙彩俠 紀秀君)

(責編:劉黎(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