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為建設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述評·教育現代化篇

2018年09月10日11:34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2017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9.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5.7%,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晒出”了這樣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在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則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必須依靠教育現代化。加快教育現代化對於促進人的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具有基礎性與先導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進一步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

2013年6月20日,當女航天員王亞平讓“太空小球”做起圓周運動時,300多公裡外的地球上,中國8萬所中學的6000余萬名師生掌聲雷動。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瞬間。太空授課的視頻信號在天地間傳輸,連接著國家現代化進程,與教育現代化探索共同向前,這也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一個見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是信息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已經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

在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的上饒縣,50多歲的深山鄉村教師官金花,近年來學習新媒體的熱情高漲。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上饒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填補與發達地區教育之間的“鴻溝”。截至2017年,全縣390所中小學的班班通、智能廣播系統等配備到位,開通1000千兆的教育視頻資源平台,建成36萬冊電子圖書館,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接入10兆光纖。

以此為基礎,上饒縣構建了學生網上學習、教師網上教研、家校網上溝通的現代化教育場景,成為詮釋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與應用,各項指標基本實現了翻倍增長,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截至2017年,我國“寬帶網絡校校通”發展迅速,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從25%上升到超過90%、多媒體教室比例從不到40%增加到83%﹔“優質資源班班通”不斷普及深化,“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已初步形成﹔“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跨越式發展﹔“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初具規模﹔近1000萬名中小學教師、10萬多名中小學校長、20多萬名職業院校教師經過培訓,信息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當然,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征程中,僅有教育信息化快速推進還不夠,還需要教育保障條件的全面提升。令人欣喜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在普及率、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教育現代化還有一項重要指標,那就是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對外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廣泛深入,國際化發展腳步加快。來自教育部的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與世界上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

以教師隊伍現代化支撐教育現代化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立教與興教從根本上來說,要依靠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育觀念。教育現代化離不開教師的現代化,特別是其教學理念和教育觀念的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實施,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一系列待遇保障和國家級獎勵政策,增強了教師職業的吸引力﹔管理體制完善、職稱制度改革,激發了教師隊伍的活力。特別是今年初《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台,為我國教師隊伍建設開啟新征程樹立了裡程碑。

師資建設,質量為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改革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教師教育質量大幅提升。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校師范類專業認証實施辦法,落實師范生公費教育制度﹔建立覆蓋各個層級的教師培訓體系,2012至2016年,“國培計劃”示范性項目、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共投入資金93.5億元,培訓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校長957萬人次﹔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教師940多萬人次﹔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近7億元,組織25萬名職教教師開展培訓。

與此同時,嚴把教師隊伍入口關,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截至目前,全國28個省份均參加了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改革試點。推動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出台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相關的政策文件。完善中小學領導人員管理體制,試行校長職級制,取消校長行政級別,鼓勵校長向學者型、專家型校長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政策相繼出台,以進一步提高教師地位待遇和職業吸引力:通過開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遴選等國家級獎勵,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完善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推進依法保証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落實和完善教師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

如今,從國家層面,一個積極的信號正在釋放:教師正成為人人都羨慕的職業。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做支撐,我國教育現代化之路越走越寬。

以實現人的現代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國家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戰略意義根植於教育現代化的本質,即人的現代化。在整個世界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現代化先行國家無不把人的現代化置於重要的戰略地位,通過優先發展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化,為國家現代化奠定前提條件和戰略基礎。

當前,我國正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教育現代化要服務於人的現代化,要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培養具備現代化素養、能夠參與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未來人”。

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統設計,吹響了我國新一輪高考改革的號角。不分文理科、按特長興趣選科目、多標准選人才等一系列新高考改革舉措,有利於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能夠服務現代化國家建設的人才。

人才培養方式的變革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階段。國務院辦公廳於2015年4月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面向全體學生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同年10月,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吉林大學舉行,創新創業成為大學校園新時尚。

砥礪奮進,改革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修訂人才培養標准、改革教學育人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創業實踐訓練、構建創業幫扶體系,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不斷加強孵化平台、創業基金、行業導師庫等支撐體系建設。

“這是一家有思想、有情懷、有未來的公司。”在2017年9月舉辦的第三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來自深圳大西創投公司的投資人高玉虎這樣評價“小滿糧倉”項目。

“小滿糧倉”致力於農產品電商,通過對接農戶,幫助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項目負責人張旺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實踐團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發起人之一,總書記回信中對青年一代不負青春與使命的殷切期盼,令他深受鼓舞。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為之奮斗。”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發人深省。

行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希望之路上,中國對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中國教育現代化有所作為的空間比任何時候都要廣闊。(劉亦凡 蔡繼樂) 

(責編:劉黎(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