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陳戎軒:老師們是我在學校最親密的人

陳戎軒
2018年09月10日09: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來自遠方的守候

飛機剛剛降落在吉隆坡國際機場,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微信,向老師們通報平安到達的消息。雖然隻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度過兩年時光,但老師們已然成了我在學校最親密的人。盡管在馬來西亞的我和他們相距很遠,但他們依然在遠方的祖國靜靜地守候著我。

來到吉隆坡以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作為一個語言學習者的幸福之處。走在馬來西亞的大街小巷,隻要有機會,我都會主動和當地人“尬聊”幾句。因為語言相通,所以彼此的心也容易貼近。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格外想念北外的老師。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又怎麼能像現在這樣,有機會自由地體驗對象國的文化呢?

一開始接觸馬來語的時候,我時常為語音和聽力所困擾。但是,當時負責教授我們的韓老師、張老師和邵老師,並沒有因為我糟糕的表現而感到失望,反而不斷鼓勵我,並且放慢講課速度,幫助我夯實基礎。我們專業的特色是“不設答疑時間”,因為課下如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5分鐘之內得到老師的答復。正是因為有了老師們的幫助,我的馬來語才有了巨大的進步。

老師們給予的幫助,不僅是在學業上,更是在心理上。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大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出分那天,韓老師特意花了半節課時間,解釋各個同學馬來語名字背后的含義。韓老師告訴我,我的名字的含義是“不斷向前、不斷進步”。老師的這一句話,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努力,和自己較勁,把馬來語學得更好。現在,每當馬來人夸贊我馬來語流利時,我總會想起大一上學期那段磕磕絆絆的時光。

即便身在海外,老師也依然關心我的留學生活。傅老師是我在北外的班主任,我總是親切地稱他為“傅老”。“傅老”是馬來語專業2001級的學長,盡管有年齡差距,但我們在心靈上卻沒有代溝。我們也總是樂於和他打成一片,尊其為師長,卻也親其如長兄。

“傅老”一直主張,不僅要學習馬來語,更要研究馬來西亞。在出國前的一個學期,“傅老”以馬來西亞國情為例,引導我們學習社會科學中田野調查的方法。初到馬來西亞時,正值馬來西亞獨立日。在馬來亞大學的組織下,我們體驗了各種慶祝活動,深入了解了馬來西亞,獲得了許多一手資料,並嘗試獨立撰寫調研報告,將學術研究同了解風土人情相結合。

不過,“傅老”身上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一種不辱使命的責任感。他教導我們,作為公派留學生,要始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同時時刻謹記自己代表著學校與國家的形象。他的教導,一直激勵著我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盡可能地抓住機會,提升自己。

此刻,馬來亞大學已被夜色籠罩,漸漸沉寂下來,遠處吉隆坡的萬家燈火映出了星羅棋布的街道。我同班上另外16名中國同學一樣,以交換生的身份到馬來亞大學馬來研究院學習馬來語。盡管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踏上這個美麗的東南亞國家,但是我們已經是北外派遣的第八批交換生了。

我的老師們,既是馬來語專業學生留學海外的“先行者”,也是我們全體馬來語專業學生的“守護者”。老師們珍藏著每一屆學生在馬來亞大學的生活記憶,攢起了厚厚的資料。這些資料也成了我們的“留學指南”。

馬來亞大學馬來研究院,成了我們的另一個家。在這裡,北外馬來語專業學生一屆又一屆來來去去,肩負起了維護中馬友誼的使命。

(寄自馬來西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9月10日 第 09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