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湖北英山縣草盤中心小學培育特色“小草人”

在堅實的土地上踢出堅毅的“小草精神”

本報記者 程遠州
2018年08月29日12:2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黃岡市英山縣草盤中心小學創辦於1968年,座落在大別山腹地鄂皖交界處、“活字印刷之父”畢升的故裡。學校目前服務於六個行政村,現有在校學生563人,12個教學班,在校教職工30名。學校以“厚德、勤學、樂善、篤行”為校訓,草盤中心小學的成員親切的稱呼自己為“小草人”,學校發揚“小草精神”,彰顯傳統文化,弘揚國學經典,著力打造以儒家經典為底色,以足球為亮色的書香校園。該校目前已經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示范學校﹔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基地﹔新時代鄉村教育發展聯盟學校﹔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希望小學。在此基礎上,學校在立德樹人、文化建設、特色發展和課改推進這四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教學科學規范,各項管理有章可循,安全工作井井有條,師生面貌昂揚向上。今年暑期,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惲代英新聞採訪團英山縣進行了調研,採訪了草盤中心小學這些以儒雅為根、文武並修的“小草人”。

“小草精神”播種者:堅守教改甘做學校“守門人”

草盤小學因為學生足球踢得好,在黃岡甚至湖北省都小有名氣。大約一年前,肖學軍成為小學的校長后,憑借著自己在教育站的6年工作經驗,決定將孩子們的課程進行“改革”,將足球、國學課程和走班教學打造成草盤小學的三大特色。

“壓力很大,除了有時候和老師們理念上的不同,我們學校在師資、設備和資金上也欠缺太多”。雖然工作壓力比較大,但是肖校長的內心還是想要一直堅守下去,是為了孩子們,為了他們的父母,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一份信念。“我覺著我不能放棄,這裡的老師和學生們也不讓我放棄,他們在堅持著,我為什麼要離開?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在外務工,他們也希望這個小學能好好搞下去,也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環境來接受教育,這群孩子是我堅守的最大動力”。

除了校長,肖學軍還兼職體育老師,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陪著孩子們參加英山縣青少年足球決賽,中場休息時,由於比分落后,孩子們緊張地哭成了一片,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走到孩子們中間說:“哭什麼哭,即使輸了也沒事,你們回去好好訓練,告訴其他人也不要放棄,以后還有機會,我們會贏回來。”最后雖然雖然還是輸掉了比賽,但是肖校長給孩子們傳遞了一種不服輸的信念,一種不怕失敗的精神。

校長把草盤小學這個大家庭的每一份子都親切的稱呼為“小草人”。也許,小草的那種柔軟卻頑強、微小卻團結,破土於泥土、植根於大地、生長於春風的“小草精神”是對這個學校每一名成員最好的詮釋。

“小草精神”潤種者:成長於草盤又回歸草盤

英山縣草盤鎮草盤小學副校長涂千強,一個從草盤小學走出來的教育者,又回到了這一片故土,成為了草盤小學教育改革的推動者和見証人。

初中畢業后選擇師范專業的他,在學校萌發了轉計算機專業的想法。他說:“我們老家草盤小學有微機室,可是沒有一個人會用,課程就空置了。我希望我可以回草盤小學給學生們真正教授微機課程。”最終涂千強轉到計算機專業,並回到了草盤小學任教。

“我的願望就是真的端正學生的品行,做一些讓他們受益一生的事情。”教育孩子這方面,他始終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涂千強成為草盤小學副校長后,又從學校的教學制度、教學理念層面推動著教育改革。他盡力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發展每位學生的興趣。

在農村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中,涂千強與他的爺爺、父親一樣,出自草盤、回歸草盤、服務草盤。他教出來的學生,也有一些回到了這所小學從事教育工作。他們受草盤之水哺育長大,又回到草盤滋潤新的“小草”。一代代小草新生,為草盤注入新的活力,也為教育事業增添新的生命力。

“小草精神”育種者:願做農村孩子的“引路燈”

寒冷的冬夜裡,在學生隔著欄柵的呼喚中,英山草盤中心小學的肖雙桃老師從睡夢中驚醒。是她班上的蕭坦又鬧肚子了。這樣的事兒,對肖雙桃來說很常見。由於學校裡多數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生病時也會想念母親的安慰與懷抱。於是,肖雙桃的出現,成為了學生們在那段孤單歲月裡的支撐。每當生病的時候,總有肖老師在旁安慰他,用熱水給學生捂肚子,燒火盆保持溫暖,泡濃茶緩解胃疼……

除去蕭坦,還有其他的學生也都曾在肖雙桃的呵護下成長。李輝,聰明刻苦,卻家境貧寒,每當他的“蒸飯”吃完時,肖雙桃總會以各種理由將他帶回家一起吃飯,天冷時,還將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給他穿……這些事情甚至都讓肖雙桃老師的兒子覺得“媽媽對學生比對自己還要好”。

剛教書那段時間,肖雙桃的丈夫做生意破產負債累累,她住在破舊的土磚房裡卻依然不忘對學生的關照與培養。日子艱苦,肖老師還是會拿出自己家中適合的衣服、襪子、鞋子給那些家庭貧苦的孩子。在學生們因家中貧困而教不起學費時,她也總會先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拿來墊付,如今也依舊還有著未歸還的4000多元錢靜靜地宣昭著老師的無私。當她的視力在30多年的任教中日益變得模糊,但她還是會排著與年輕后輩一樣多的課程,早起晚睡,堅持手書板書。

春風又綠江南岸,不知不覺幾十年的時光,肖雙桃老師教授出來的學生就如小草一般,遍布祖國大地,為社會建設添磚加瓦。而她自己,也最終會在明年退休。她的心依舊拴在學生的身上,關照著接下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小草精神”破種者:在最堅實的大地上追尋“足球夢”

今年剛剛從草盤中心小學畢業的黃伊燔是個足球迷,電視節目讓他第一次知道了足球,而第一次接觸到足球是在學校開展“足球進校園”項目之中。

學校開設了足球課程,但是卻沒有經濟條件鋪設綠茵場,所有足球訓練都是在操場的水泥地上完成的。水泥地上踢球一是球速較快不好控制,另一個是摔倒后會有擦傷。好幾次,黃伊燔因為踢球摔倒在身上“挂了彩”,但是他總是爬起來拍拍抖落在身上的灰塵,又繼續奔跑在球場中。“我們的球場可能是最硬的,但是我們踢出的球也一定會是最硬的!”黃伊燔咧著嘴巴開心的說。

在學校足球隊時,教練向他們介紹了世界杯。黃伊燔說“足球明星在綠色草地上踢出的球都是旋轉的”,他的心中總有一個聲音渴望著、羨慕著那片綠茵地,那個夢想馳騁的地方。

終於,黃伊燔有了第一次綠草地上帶球馳騁的機會,這場比賽是英山縣青少年足球比賽的決賽,代表草盤中心小學的黃伊燔所在隊伍抱憾獲得了第二名,但是這是他第一次正式代表學校參賽、第一次賽后落淚,第一次感受到綠茵場上肆意奔跑著的興奮激動。

除了熱愛足球,黃伊燔學習成績在班級也是數一數二的,每次考試黃伊燔的成績幾乎都接近滿分。黃伊燔喜歡足球,他喜歡在球場上迎風奔跑的快樂,喜歡汗水流過肩膀的舒爽,喜歡足球旋轉著進入球門的那一刻振奮。他希望自己長大后可以加入國家隊,為國爭光。

暑期的英山烈日當頭,黃伊燔或是是教室認真預習初中的知識,或是與朋友們切磋足球。帶球奔跑在水泥球場上的黃伊燔,汗水從額頭流下,迎著風追尋自己的夢想。

(施佳麗、司征、朱錦精、趙曉迎、饒思可、汪姍姍參與採寫)

(責編:馮粒、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