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教育概念被偷梁換柱
日前,記者調查幼小銜接班發現,上海一家專門為應試民辦小學招生而開設的“幼升小精英培訓班”裡,3000個漢字、100以內加減法和簡單的英語會話以及基本的漢語拼音成為了幼兒園畢業前孩子要掌握的“知識標配”。這樣的培訓目標,顯然不再指向幼小銜接,而是赤裸裸的“小學化”了。全國各地這種打著幼小銜接的旗號大搞“小學化”培訓的應當不在少數。
由於幼兒園和小學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缺乏聯系,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完全不同,所以適當進行幼小銜接,為幼升小的孩子做一些准備是必要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所謂的幼小銜接變了樣,不是幫助幼兒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而是提前學習小學的課程內容。
久而久之,很多家長便把幼小銜接誤解為提前學習小學知識。不僅“幼小銜接”一詞的本意被掩蓋、歪曲,這種違背幼兒成長規律的提前學,還有可能為孩子的成長埋下隱患。
“幼小銜接”的這種遭遇,就是一種典型的偷梁換柱。一些擁有話語權的人為了相關利益,偷換語言概念,將一些詞語做偏離本義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解釋,從而達到操縱人心的目標。“幼小銜接”含義的變化,正是一些培訓機構偷梁換柱,刺激家長的搶跑焦慮造成的。
這樣的案例還不少。“彎道超車”本是賽車運動中的一個常見術語,意思是利用彎道超越對方,后來被廣泛運用於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彎道”則被理解為社會進程中的某些變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關鍵點。
在教育領域,“彎道超車”的概念也頗為流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暑期是學生“彎道超車”時機的說法,38.7%的受訪者表示認同,21.8%的受訪者不這樣認為,34.0%的受訪者表示說不好。交互分析發現,中小學生家長對此說法明顯認同度更高。是什麼原因導致家長們把本應休息放鬆的暑假,當作“彎道超車”的大好時機,給孩子大肆“進補”?這背后既有教育焦慮大背景下的搶跑心理在作祟,恐怕也少不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營銷刺激。
不過,很多家長似乎沒有意識到如果沒有在彎道上把控好速度,更有可能翻車。不間斷上課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讓孩子得不到足夠的放鬆時間,缺少戶外鍛煉。更可況,個人的成長真的需要所謂的“彎道超車”嗎?家長究竟是希望孩子超越他人還是超越自己?如果把超車理解為超越其他孩子,難道不是應該讓每個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跑道,在不同的跑道上進行競爭?
對某一個概念進行偏離原意的、夸張的理解,甚至填充進相反的含義,由此形成的教育焦慮讓校外培訓需求虛火旺盛。一些家長在家庭條件並不允許的情況下想方設法讓孩子參與到暑期培訓、游學當中。媒體報道,杭州一名家長,為了讓在某民辦小學讀六年級的兒子參加學校組織的海外游學活動,省吃儉用。原因就在於小學6年,全班隻有兒子一人沒有出過國。這幾年的研學旅行市場火熱,尤其是海外游學更受到不少家長的追捧。然而,游學雖有利於開闊視野、鍛煉能力,卻並不是教育的必需品,也並不是隻有參加學校或者機構組織的活動,才算游學,更可況,很多研學旅行項目,不過就是挂羊頭賣狗肉罷了。
同樣,“素質教育”一詞也被一些人、一些機構有意歪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但在現實生活中素質教育卻被窄化為掌握音樂、美術等藝術特長。於是,獲得各種等級証書成為了素質的代名詞,看上去是進行素質教育,實際上仍然走進了應試的誤區。
面對教育生態亂象,當然需要教育主管部門聯合其他部門加強監管力度,讓違規辦學、虛假宣傳等行為無處藏身。同時還需要正本清源,還各類教育理念和教育概念本來面貌,讓這些教育概念、教育理念成為家長進行理性教育選擇的基礎,而不是刺激教育焦慮的元凶。(楊三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