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記者手記:時代的車站,見証40年的變遷
如果說交通的發展見証著城市的變遷,那麼廣州火車站就是廣州歷史的見証者。
廣州火車站於1974年建成通車。40年前,這座最初設計日發送旅客3萬人次的車站被改革開放賦予了新生。外來尋夢者一批又一批地由此涌入南粵大地,廣州的繁華亦隨之而來。
上世紀80年代后,在一句“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的呼喚下,大批外來務工者帶著致富夢想,涌入廣東,廣州站成為直面潮水的第一道閘門。據統計,在上世紀90年代初,珠三角地區外來勞動力就已接近400萬人。
2000年后,隨著廣東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數量激增,春運期間的供需矛盾愈演愈烈。如何解決萬千外來工回家的問題,成為鐵路部門殫精竭慮的大事。
根據廣鐵集團提供的數據,歷年春運40天發送量的最高峰在2011年,達到471萬人次。單日發送量的最高值出現在2010年,近23.3萬人次。這對於一個最初設計日發送旅客3萬人次的火車站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廣州站既有的客運設施能力,已不能滿足當下的需求,也不能滿足城市及鐵路自身發展的要求。因此,廣州需要再建一個承載力更強的大型客運站,也呼喚著高鐵時代的到來。
2010年,廣州南站應運而生。這座能支撐起每天50萬旅客快速吞吐的火車站,成為了鐵路運行系統新“南大門”,也正式宣告著廣州高鐵時代的來臨。
首都大學生記者團將從廣州南站乘坐高鐵,前往下一站目的地——合肥。廣州南站的候車室中人頭攢動,而檢票過程卻高效而順暢。這是由於廣州南站實行東西雙向進出疏導客流,在廣東省交通行業尚屬首例。
在廣州南站的候車室中,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更新著密密麻麻的車次信息。與廣州站相比,廣州南站的運送能力大幅提升,可以支撐每日50萬旅客的吞吐。春運問題也迎刃而解。據了解,在2018年春運期間,廣州南站到發旅客總計1713.7萬人,日均42.8萬人,到發旅客總量位列全國之首。
雖然普通列車逐漸被高鐵取代,廣州南站成為廣州的新交通樞紐,但廣州火車站卻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它們一個見証著歷史,一個述說著未來。
廣州站,這座地標式的四層建筑,是改革開放40年最直觀的濃縮樣本,也是改革開放的注腳。在40年來的眾聲喧嘩中,它講述著時代的輝煌巨變,閃耀著城市的精神之光。
改革開放40年,光陰流轉,時代和列車一道轟隆向前。廣州站穿越40年不曾停歇的日與夜,與廣州南站遙相呼應,目睹著無數懷揣夢想之人的歸去來,也見証著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日新月異的變化。(北京大學 張銘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