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建設更要重視“裡子”
2018年07月17日09:32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0%左右。如今時間即將過半,幼兒園在轉型中卻遇到了一些困難。
由於硬件設備容易量化、教育過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難以量化,家長和評估部門判斷一所幼兒園好不好,容易出現“第一眼現象”,即關注設施設備多於關注教學能力。一些幼兒園為了撐門面,無形中增加了成本,造成發展困難。
同時,社會對幼兒教師的作用認識不夠,不少人覺得幼教“吃青春飯”,工作就是“唱歌跳舞看孩子”,這導致了幼教人才的流失。
【觀察】事物的面子總是包裹著裡子,因此人們更容易看到面子,也很容易相信面子就是事物的全部。
上述報道反映的正是這個現象。在評價一所幼兒園好不好時,設施設備容易看到,是面子,教育效果不容易看到,是裡子﹔在認識幼兒教師這個職業時,“唱歌跳舞看孩子”更直觀,是面子,開發潛力撫育心理培養性格不夠直觀,是裡子。
怎樣解決這種認知方式的偏差呢?不妨反過來問一問,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就為了在一個設施設備高級又漂亮的地方,找一個人唱歌跳舞幫自己看孩子?我想大多數家長更希望的是,孩子能在幼兒園收獲快樂、有所成長。
幼兒園和小學中學大學是一樣的,育人能力排第一位,教師承擔的最重要職責也是育人。厘清了這個邏輯,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中遇到的經費不足、師資流失問題,也就有了解決的基礎。 (記者 劉亦凡)
(責編:黃琳婧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