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階段與長期並重學生全程有資助

近日,湖北省鄂州市召開全市教育精准扶貧推進工作會,該市教育局要求全市教師暑期再次入村摸查、登記貧困戶子女信息,鞏固“雙線包保制”成果,確保2018年秋季全市建檔立卡寒門學子享受資助政策,再次不落一人。
2018年春季就讀鄂州市梁子湖高中一年級的小柯,來自太和鎮謝埠村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該生2017年秋季從太和初中升入梁子湖高中,謝埠小學謝模壽老師就及時告知梁子湖高中,小柯是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請該校落實資助政策。小柯高中班主任柯祥老師,除關心他的學習外,還要負責他在高中階段的各項資助是否落實到位。
謝模壽老師常常到小柯家走訪,或電話聯系他的中學老師,跟蹤關注他的學習和受資助情況。“將來小柯考上大學,我還要幫他申請助學貸款。”謝模壽說。
一位老師“管長期”,一位老師“管階段”。自2017年以來,鄂州市創建教育精准扶貧“雙線包保制”,確保每一位建檔立卡的寒門學子都能享受到資助政策。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升學、轉學,信息不斷變化,但由於學校間缺乏動態管理,遺漏資助對象很難避免,這一度令人感到棘手。”鄂州市教育局局長丁永輝說。
為此,該市探索“雙線包保制”,改變過去從學校入手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做法,而是從村切入。2017年暑期,全市近萬名教師頂著烈日,進村入戶登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登記工作以區為單位進行。各區教育行政部門從民政部門領回轄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名單及戶籍地,再按每一所小學對口一個村,每位教師負責幾個貧困家庭,進村登記貧困戶當前是否有子女上學讀書,並仔細填寫就讀的地區、學校、年級及班主任教師等信息。在摸清情況后,再分配給教師包保負責。對於區外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最先包保的教師向所在學校發《告知函》,和班主任一起督促這名學生在校期間享受資助。
梁子湖區太和鎮子壇村有4000多戶村民,其中精准扶貧戶138戶。子壇小學校長胡承志說:“信息摸清后,學校既和村簽訂責任狀,又和老師簽訂承諾書。黨員干部相對承擔更多任務,最多的有24戶,普通老師一般為5至8戶。”
了解到全市教育精准扶貧推進會精神后,子壇小學教師陳海安就做好了暑期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小陳家家訪的計劃。小陳是該校四年級學生,前些年父親打工意外身亡,母親改嫁。她和弟弟由年過六旬的奶奶撫養,靠爺爺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作為包保人,陳海安經常到小陳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她安心學習。“兩年后,小陳考上中學,我還要和她的新班主任聯系,共同幫助她直至畢業。”陳海安說。
目前,鄂州市像小柯和小陳一樣受到不同程度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計10328人。(特約通訊員 范先機 湯小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