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志願填報技高一籌:沖穩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組合

晨霧
2016年06月14日11:0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本文結論:

1.平行志願所填報高校之間應總體拉開一定的梯度。梯度值無法籠統給出確定值。即便根據考生分數層次可以確定最高平均梯度值和實際平均梯度值,也不過是一個不必拘泥採用的參考值。

2. 平行志願之間按照經典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均勻拉開梯度填報是最簡單最安全的方式,能夠保証考生以不浪費分數的方式剛剛跨門檻進入一所高校,但是常常不能滿足專業選擇的要求。

3. 在沖穩保的大趨勢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組合是技高一籌的填報技巧。局部零梯度組合可以出現在不同位置,助考生實現實現更加圓滿的夢想。

目前全國各省幾乎都實行平行志願,北京2015年也實行了考后大平行志願。各省的平行志願設置雖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平行志願填報學校的數量在三個到六個不等,目前最多的是新疆自治區,平行志願學校的數量達到了9所院校。有一些省區還在同一個批次中設立了先后順序的錄取分段或者分組。

平行志願的錄取規則基本上都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一輪投檔。在此基本規則下,如何填報平行志願已經有了一些大家公認的實操要點,比如說:“依據分差或者排名對考生進行的定位選高校”,“選擇的幾所高校要遵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排列”,“所選高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填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規避退檔風險”等等。

志願填報變簡單了嗎?

回答是肯定的。在考后知分知線的情況下,選擇五六所平行志願的學校,保証命中一個所選高校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近期筆者感覺家長們的咨詢更多地在考慮如何在選擇一所滿意的高校的前提下,保証所選專業也比較滿意。

以北京為例,2015年首次實行考后知分知線大平行志願,從新發下來的2016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大厚本)上能夠看出:所有高校錄取扁平化非常明顯。具體表現在中高分數段錄取人數減少,錄取考生向最低分數段密集排列。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見下圖),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科在京招生計劃225人,實際錄取232人,其中153人是在最低分數段670-679分數段錄取的,佔實際錄取人數的66%。剩余34%考生是在680-689分數段錄取的。並且隻需670-679和680-689兩個分數段就錄滿了全部考生。錄取“扁平化”非常明顯。對比一下2014年的數據,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科在京招生計劃237人,實際錄取285人,分布在從640-709七個10分分數段中,其中640-679四個分數段比較均勻地分布著270名考生,佔實際錄取總人數的95%。

這就是說,首年實行考后大平行志願以后,在高校提檔線門檻附近錄取的考生很多。這正反映了平行志願投檔規則的一個特點:六所平行學校隻要在一個能夠包含考生的分數范圍內按照分數高低順序排列,就能夠比較容易實現考生不浪費分數,“夠上哪個投進哪個”的願望。這本是一件好事情,也是平行志願的一個優點。

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到平行志願的一個弊病:眾多相對低分考生密集“擁擠”在高校提檔線門檻附近,他們的專業滿足率一定會比較差。我們同樣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的數據中能夠看到這一點:在錄取的232名考生中,第一專業錄取的考生隻有67人,僅佔29%。多數考生都不是第一專業錄取,甚至是服從專業調劑錄取的。而對比2014年的數據:2014年在錄取的285名考生中,第一專業錄取的考生達106人,佔37%。考生的專業滿意度比較好。

在平行志願情況下,如果考生不滿足於不浪費分數就能上一所剛剛跨門檻就錄取的學校,希望對自己的專業錄取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怎樣通過志願填報實現這個願望呢?

A校沖高,重點保B校滿意專業通常行不通

“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幾乎成了考生家長們填報志願的法寶。首先各省市高招辦的專家都這麼說,各個高校招辦的專家也這麼說,各個中學老師還是這麼說。在談到“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時候,還要補充一句“要拉開足夠的梯度”。於是,有家長堅信隻要滿足上述條件就能“夠上哪個錄取哪個”。

“夠上哪個錄取哪個”應當不是專家說的。嚴格地說應當是“夠上哪個投檔哪個”。高考錄取有“投檔”和“專業錄取”兩個程序。投檔的時候是隻看分數“夠上哪個投檔哪個”,投檔成功之后再進行專業錄取。專業錄取的時候要根據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進行專業錄取,如果考生不符合專業錄取條件(例如身體某項不合格)或者所填報的專業都不能錄取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將會被退檔。千萬注意退檔可不是從A校退到B校,而是一下子直接退到征集志願或者下一個批次。要想規避退檔風險,一般來說A校絕對不敢填報不服從專業調劑。

因此,A校隻填報能接受的專業不服從調劑,萬一A校專業沖高進不去,拉開梯度報B校滿意專業,至少保証B校滿意專業的做法,通常是行不通的。

脫離考生個案談具體的梯度值沒有可操做性

在平行志願情況下我們我們的平行志願學校應當怎麼報?具體說我們選擇了一批比較合適的高校之后,到底應當怎樣合理設置梯度?

這裡提到了梯度,大家很容易理解為梯度值。家長們也經常問:幾所高校之間應當拉開多大梯度合適?

是不是“5分到10分”的梯度,或者“平均拉開8分左右”的梯度是最合適的梯度值呢?筆者認為,不針對考生個案籠統地給出一個通用的梯度推薦值沒有任何意義。無論你給出大於1分的任何梯度值,對於批次分數控制線附近的考生都不具備可操作性。

(責編:林露、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