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 廣東省前十“出爐” 學霸怎樣煉成的?【5】

李靜慧:愛跨欄想當科普作家
秘訣:多和老師交流
華附女生李靜慧考入理科全省前十名。接受採訪時,她穿著白色的上衣,最近剛過完17歲生日的她,頭上戴了個萌萌的發卡,脖子上戴著亮晶晶的項鏈,看上去十分活潑可愛。
說起學習的訣竅,李靜慧說,她平時上課時會特別專注,非常認真地聽課,她喜歡和老師溝通交流,把老師當作好朋友,通過和老師溝通獲得很多對學習有用的觀點。這個大家眼中的學霸除了學習成績好,還十分熱愛體育運動,課外她堅持短跑,喜歡跨欄。說到未來的理想,李靜慧說,將來想學醫,她認為做醫生可以救死扶傷,非常有意義。除了想學醫,李靜慧還想做一個科普作家,把深奧的知識用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大家都能看得懂。
梅邑凱:后程發力高考逆襲
秘訣:記下不會的知識點
省實的順德小子梅邑凱對於自己全省理科前十的成績大呼沒想到:“預計是全省100名左右,我一模才考了全校20名。”
梅邑凱屬於后程發力的選手,在順德讀初中時,初一初二他的成績都不算拔尖,卻一舉考進南山班。來到省實,他的成績雖然優秀,但一模他列全校20名,這個成績讓他有些失落。“感覺一直到一模前,我都沒有找到很系統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梅邑凱說。一模后,經過與老師的一番暢談,他每次都將不會做的,或雖然會做但很有價值的知識點記錄下來,隔幾天就看一次,看得多了,就看出了門道。“我的瓶頸就是通過這個方法破除的。”梅邑凱說,除了學習方法的調整,他還找到一個消除緊張的秘訣:“一模時就因為太緊張而考得不理想。后來我在練習的時候,就跟自己說這就是高考了。這麼一默念,我真的有點緊張。就這麼鍛煉了一個月,到了高考時我就不那麼緊張了。”梅邑凱笑說。
李彥熙:定讓自己有緊張感的計劃
秘訣:做好計劃、每天寫日記
李彥熙成長在南沙一個普通家庭。她說,自己學習的習慣是做好計劃,每一份計劃都是限時的,限的時間比自己正常完成時間短3到5分鐘,這樣就有一種緊張感,效率就會明顯提高。“剩下的空余時間,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下一階段的學習就更加有效。”
彥熙的媽媽是小學老師,從小就培養彥熙寫日記,寫讀書筆記。她說,父母沒有給自己壓力,所以覺得很輕鬆。
吳曉月:每天都讀英文刊物
吳曉月的英語十分突出,她訂了全年的英文刊物,每天會堅持讀上20分鐘。
哪所才是心目中的理想大學?吳曉月正在糾結於“上清華好還是上北大好”,這兩所學府的招生老師都在游說她。
尼艾含:大家都叫我“含姐”
尼艾含說,自己喜歡做計劃,從長遠計劃到階段目標,再到各科細節,都列得清清楚楚。
同樣,在老師眼裡,她也是個全面均衡發展的典型,除了優異的成績,尼艾含非常積極地參加校內各種文藝活動,做過晚會主持人,也是學校經典誦讀的演員,接訪來校園參觀的重要嘉賓,國旗下的講話,到處都能出現她的身影。她是班上的班長,自稱“大大咧咧”,霸氣外露,而老師、同學都喜歡喊她“含姐”。“我爸媽一直對我採取的都是‘放養’模式,我爸從不主張讓我報什麼興趣班、補習班。”尼艾含告訴記者,高考前父親還想帶她去看電影,而高考的第一天晚上,媽媽特意帶著心情有些低落的尼艾含去逛街減壓。
同樣,北大清華都聯系過她,但她明確更喜歡北大的人文環境。
沈俊賢:清華讓他免試加分
珠海一中的另一個全省前十沈俊賢是個小伙子,不過,高考成績出來以后,記者和他的老師都找不到他,據了解,在放榜前一日晚,清華大學招生辦老師連夜帶他去了清華大學,放榜之時,沈俊賢正在清華大學校園內參加“清華大學新生夏令營”。
班主任江雲富介紹,沈俊賢高一高二成績並不特別突出,到了高三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在“廣一模”時成績令人“驚艷”。
對於珠海一中這個盛產高考狀元的學校,清華、北大等名校每年高考前后都重點“盯梢”。據透露,高考前,北大和清華都分別找到了沈俊賢,聯系自主招生事宜,沈俊賢表示不想參加筆試,結果清華果真給了他免筆試待遇,他還獲得了清華大學加分。(統籌/廣州日報記者代希奎 文/廣州日報記者陳臣、龍成柳、彭筱璐 圖/廣州日報記者石忠情)
(來源:廣州日報)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