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服裝給中國青少年繪像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什麼是當代中國青少年的精神?
是自信?是朝氣?是活潑?一開始,北京服裝學院老師們也沒有具體的設計概念。2021年2月9日,還有兩天就是除夕了,北京服裝學院接到慶祝大會指揮部的任務,為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合唱團和獻詞團設計服裝及配飾。
一個平均年齡30歲左右的設計團隊在北京服裝學院成立,以“百年耀萬川”為主題開始創作。
這個年輕的設計團隊開啟了高速運轉模式。從2月18日開始,每人每天要畫出幾十套服裝設計圖。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教師孫寧寧記得,那時自己從下午7點開始待在辦公室,第二天早上8點交稿,一次能畫出50套的設計圖。
起初,中國青少年的形象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是模糊的。2月26日,在元宵佳節這天,在第一版設計稿上,每個設計師交出了80多套的服裝設計稿件,其中,有紅色的小禮服,也有淺色的小蓬裙。各式設計多偏喜慶風格。
“這是一個大會,不是一個喜劇演出,對尺度感的把握尤為重要。”設計團隊負責人、北京服裝學院教授鄒游記得,在第一輪篩選中,上百張設計圖全被一一否定了。
中國青少年的精神在一張張服裝設計圖上被不斷地具象化。“一開始糾結如何為青少年設計服裝,當真正下筆的時候,思維開始興奮起來了。”孫寧寧看著設計圖,覺得心一下子靜了下來,去深度地思考中國青少年應該是什麼樣的。
在孫寧寧看來,從歷史的角度看,青少年服裝的變化是和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的。如今,在很多大場合,中國孩子和任何國家孩子站在一起,從服裝面貌上,“覺得很自信,很打眼。”孫寧寧說。
一個蓬勃、有擔當的中國青少年形象逐漸清晰起來。歷時128天,設計團隊從超過1000款的設計圖稿中確定了14款服裝和2款雨衣的基本樣式、色彩體系和穿搭方式。
“我們的設計不僅僅是為了好看,而是可以從服裝中看到,我們的青少年應該就是這個樣子的。”孫寧寧說道。
更多的細節被這個青年設計團隊所注意到。鄒游記得,在團隊討論時,什麼是中國色彩一直沒有被確定下來。“如果把服裝放置在一個大環境下去遠距離呈現,整個色系搭配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中,鄒游發現,天安門廣場周圍有大量紅黃顏色的花團,“那這個服裝顏色就一定要從中跳出來。”
在彩排的時候,廣場的設計像一艘不斷前行的巨輪,穿著藍色服飾的少年就像一片片浪花推動著船帆的前行。整個色系最終確定以藍色和綠色為主色系,4個主獻詞人站立在紅毯上,漢白玉白色和清水藍置於其上,跟鮮紅大會現場,天地之間形成了平和的過渡。
在服裝設計中,小到一個不起眼的紅領巾,背后藏有很多的奧秘。團隊發現如果用學校分發的紅領巾,色澤太過艷麗光澤容易起皺,精氣神兒一下子就弱了。他們對紅領巾的設計進一步地精細化,尺寸採用標准1.2米長,面料採用16姆米真絲斜紋綢。從紅領巾的折疊方法、折疊寬度、系扎方式、領結的形態、位置與襯衫領子的關系,都設定了統一的范例。“后來的紅領巾光澤感含蓄,讓人感覺青春而不張揚。”孫寧寧解釋。
為了保証紅領巾的統一,設計師團隊跟孩子們打交道的時間多了起來。鄒游記得,團隊的一個青年教師,在預演准備過程中,走到上百個孩子中間,一個個地幫孩子們打好紅領巾。
讓孫寧寧印象最深的是,每次排練結束,合唱團和獻詞團的孩子們挨個地把衣服交給老師,臨走前,一個個地對他們說,“老師們辛苦啦。”這讓孫寧寧覺得特別感動,以前看網絡評論,說現在中國青年流行佛系文化,自己有時候會疑惑,現在的90后00后是怎麼了?但真的和孩子們接觸了,才感受到中國青年是蓬勃、充滿生命力的。
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活動結束后,她會仔細地閱讀社交平台的評論,文字間都是滿滿的青春力量。“我能體會到,生在中國,青年人的未來是可期的,是有擔當的。”孫寧寧說。
而孫寧寧有時候和設計師許勃聊起這段經歷,感覺從迷茫到激動,再到感恩,自己作為一個80后青年教師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以前總覺得做服裝設計是一個持續奔跑、需要跟隨變化去改變的工作。后來孫寧寧發現,不變的是對自己熱愛職業方向的堅持。未來,她想在講台上,告訴自己的學生們,要認真地用自己的專業去詮釋時代精神,遇到困難也要堅持走下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