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浙大“80后”王明華:退而不休、發光發熱

2021年07月19日08:4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浙大“80后”王明華:退而不休、發光發熱

王明華教授

今年1月,浙江大學“在鮮紅的黨旗下”王明華研究生黨建工作室正式成立。成立儀式上,浙江大學退休教授王明華將自己珍藏的一艘紅船模型鄭重地送給了工作室。他說,希望工作室的同學們能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樹立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理想,不怕困難、勇往直前,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這位耄耋之年的浙江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浙江大學求是宣講團團員。作為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烈士的長孫,他的家族故事與人生經歷,都與黨的百年歷史息息相關。

1921年7月,23歲的王盡美作為當時的共產黨員代表,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這位原名王瑞俊的佃戶子弟,更加堅定了為實現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奮斗終生的信念,往后幾年,立學會、辦報刊、創建黨組織、發展工人運動、傳播革命思想……他宵衣旰食,奔波於全國各地,竭力去喚醒沉睡的人民群眾。

因勞累過度、積勞成疾,王盡美於1925年8月溘然長逝。時年27歲的他,將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他留下遺囑說:“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祖父逝世后家中留下的是王明華的太祖母、曾祖母、祖母三代寡婦和8歲的伯父、尚不到4歲的父親。他的伯父母、父母一輩,在黨的引領和教育下,早早走上了革命道路,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九死一生。

王明華的伯父王乃征,離休前為吉林軍區副司令員,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為革命終日奔波、出生入死。王明華的父親王乃恩,年輕時參加革命,到和平時代,他輾轉調任,始終奮斗在祖國建設第一線。王明華的母親,也是位共產黨員,為革命事業沖鋒陷陣。夫妻二人窮其一生為黨奉獻。“我父親一生擔任過不少領導工作,但從1954年薪金制改革,他定級為十二級以來,直到2012年去世,他從未給自己提過工資。”王明華感嘆道。

王明華這一代,是在和平歲月中成長起來的。算上伯父家的二兒一女,全家兄妹6人都是共產黨員,且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挑起了大梁。作為長孫的王明華,將對黨和人民的滿腔赤誠用在了教書育人與科研工作中。他的大妹妹王建華,原在上海鐵路局上海站工作。二妹妹王愛華,現為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教授。他的堂弟、堂妹,也都是軍人出身。

對於子女,王明華也是苦心教導,兩個女兒都是共產黨員。由於工作出色,大女兒還獲得上海浦東金橋高新技術開發區“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稱號。

“我祖父要求別人做到的,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王明華自豪地說。“從祖父開始,我們一大家子的生活經歷和黨的歷史發展保持一致,我們祖孫四代,一直忠誠、踏實、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走。”

王明華從小就愛念書,功課也很好。初中畢業時,他的成績是全校第一,被順利保送至當時的杭州市第四中學,並獲得了“優秀畢業生”的稱號。高中畢業時,王明華的成績依舊是全校第一,還獲得了“杭州市十大三好學生標兵”的榮譽稱號。

1960年,王明華踏入求是園求學,主修無線電技術專業。5年本科,4年半的時間都在學習各類基礎知識。“當時學得很苦,但卻是非常必要!”1965年本科畢業后,王明華留校從事微電子研究,主要開展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的教學及科研工作。

改革開放后,作為第一批留學人員,王明華前往東京大學研究光電子技術。也正是這次留學經歷,幫助王明華拓寬了新視野,在感嘆國外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他也看到了教育的重要力量。“二戰以后,日本的經濟日新月異、國民教育水平也很高,而這些變化都離不開日本對於教師、教育的重視。”

學成回國后,他一心攻克光電子技術。“未來是光電子的時代,中國要想更好地發展,必然離不開先進科技的支持。”他申請創建了信電系光電子技術專業,於1985年秋季正式招生,還與其他老師一起創建了浙大的集成光電子實驗室。作為國家光電子領域的佼佼者、浙大光電子學科學術的帶頭人,他一心埋頭在科研領域裡深耕。自1965年起,40余年潛心研究的春夏秋冬,他獲得專利2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承擔一系列國家、省級重點研究課題,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並擔任兩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學部半導體學組委員,成果和榮譽不勝枚舉。

除了致力於學術科研,王明華教書育人的心始終熱枕。他說:“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才是無盡的財富”。王明華的課題組會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例行完學術討論后,他會從自身的經歷、家族的革命史、中國的發展歷程和學生們聊天,旁征博引、引人深思。學生們說,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將來不論是留在國內,還是出國深造,都要記著黨,記著祖國!”

1988年以來,他先后培養博士研究生23名,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更是不計其數。王明華指導的第一個博士、也是當年竺可楨獎學金獲得者馮浩還記得,“那時候,王老師總在實驗室待著,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非常用功。他有著革命家庭的氣質,正直和善、兢兢業業,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為人低調,從不炫耀。”

為了在更好地為同學們講好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充電”已成為王明華每天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他仍堅持制作“剪報”,從報紙上剪下喜歡的“豆腐塊”,小心翼翼地粘在書頁裡,整理成冊。他每天仔細地裁剪、粘貼,並用不同顏色的筆做上記號,密密麻麻的心得也會認真記錄在側。

退休后的王明華沒有賦閑在家,他加入了浙江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之前無論是在學院,還是實驗室,我都常常會和他們講黨的歷史和傳統。”如今他還加入了宣講團,任務一下多了起來,但王明華卻樂此不疲。他精心准備自己每一次的講課教案,課堂上他的聲音洪亮,教案上的字跡清晰有力。

“給學生講座時,我會和他們講祖輩的經歷、讓他們體會當時革命的艱難與不容易。”王明華希望,先輩的榜樣力量和他們這一代人的經歷,能對同學們建立起革命的人生觀有所啟迪和幫助。“現在的大學生不僅要學習扎實的業務知識,對於如何處理好自己的人生、應該擁有怎樣的意志與品質,這些也應該是他們必須要深思的內容。”

這些年,他也常常帶著學生去南湖紀念館。參觀之前,他總會講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理想信念。“信仰是紅船精神中最根本的東西。我們的革命先烈,正是有著堅定的信念,才會做到‘革命理想高於天’,在戰火中不屈不撓地奮斗,即使犧牲也要奮力一搏。”

王明華曾表示,已經80歲的他仍可以為黨工作,感到很驕傲,“希望能為黨再多工作兩年,為黨的教育事業再多做些事”。

浙江大學 張思林 伊文

(責編:郝孟佳、溫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