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端午習俗吃“斗米虫” 外來新媳婦被嚇哭(圖)【2】

2015年06月17日07:44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端午習俗吃“斗米虫” 外來新媳婦被嚇哭(圖)

  當地人說

  這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平日裡還舍不得吃

  講述人:當地人黃老伯

  我今年60出頭了,是土生土長的澄江人,在我印象中,隻要逢年過節,尤其是過端午,每家人都要想辦法弄點虫子吃。

  不要覺得這虫子可怕,在我們這邊,這種虫子可難得了。因為越來越稀少,一般都是給老年人以及小孩子吃的,青壯年根本輪不到吃。都說這虫子老年人吃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小孩子吃了更健康,而且胃口也會更好。

  這種虫子我們的老話叫“斗米虫”,至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有種說法是虫子的營養價值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得到肯定,而且價格也很高,一條虫子需要用一斗米才能換到。“斗米虫”有個書名叫“黃牛刺虫”,因為它是生長在一種叫黃牛刺的植物中的。

  對於“斗米虫”的吃法,這麼多年下來,其實還挺多的。最常見的,就是直接把虫子放在炭火上烘干,吃起來有點像爆米花,很脆。還有一種做法,就是把幾條虫子煮在湯裡,吃肉喝湯,營養也非常好。也有人把虫子煎熟后,夾在面包或者糕點裡吃。

  至於真實的功效,我覺得應該是有的,像我自己,經常吃個兩三條,然后就覺得身體有勁多了。我的小孫女現在十多歲,剛好青春期,臉上痘痘比較多,給她吃了幾次“斗米虫”,感覺情況有明顯的好轉。

  捕虫者說

  一家人一周可捉虫近千條

  每條虫子最貴可以賣到50元

  講述人:牟小姐

  這幾年,我們一家都在做這個生意。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沒想到做這個,只是想給自家的小孩補補身子,敗敗內火,所以大人們就上山去找虫子。不過,在台州境內的山上,黃牛刺樹本身就不多,加上抓的人也多,所以越來越難找。

  三四年前,我爸爸有個朋友跟我們說,在浙江、安徽邊界的一些山上,長了很多黃牛刺樹。我爸爸就去了那邊,弄了一些回來。一部分自己吃了,多出來的,都賣給了左鄰右舍。我們覺得這是一條不錯的財路,就做起了這門生意。

  這種斗米虫一年四季都有,不過我們家隻做端午節這趟生意。現在離今年端午節還有幾天,我爸爸已經帶著兩三個親戚,去那邊山裡找虫子了。一般情況下,一個星期時間,幾個人跑一趟,能帶回來近千條虫子。銷路很好,基本供不應求。

  抓多了斗米虫,慢慢總結出一些經驗。一棵樹上,哪一段枝丫裡有虫子,基本能猜對9成。連著枝丫一起截下來,虫子可以存活非常長一段時間。比如有人春節時掰下來的黃牛刺樹枝,到端午節破開,裡面的虫子還是活的。

  虫子的價格也要隨行情,便宜時大約每條30元,貴的時候每條能賣到50元。一般家庭都是買個五六條回去,大家省著吃。畢竟現在虫子少,價格貴,不像以前那麼奢侈了。

  因為價格貴,近幾年也出現過有騙子用樣子相近的假虫塞進樹枝冒充。斗米虫其實從小到大都是生活在黃牛刺樹枝裡頭的,除了要羽化變飛蛾了,它才會鑽破樹枝。所以,正宗的斗米虫是應該生存在密閉的樹枝內的。我們賣的時候,都會當著買家的面,把樹枝打開,確保新鮮。

  至於一根樹枝裡有幾條虫子,這個完全要看運氣,有可能一條沒有,也有可能一小段裡有三四條虫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