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武媚娘傳奇》捧熱"媚娘妝" 唐代女子咋化妝【2】

2015年02月04日11:03 |
小字號
原標題:《武媚娘傳奇》捧熱"媚娘妝" 唐代女子咋化妝

  唐代女子化妝“七步走”

  侯振兵介紹,唐代女子化妝有以下七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涂額黃、畫眉、點口脂、畫面靨、貼花鈿。“范冰冰飾演的武媚娘額頭上的花飾和兩頰上的紅點,就是花鈿和面靨。”

  面靨,也稱“妝靨”,是施於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通常用胭脂點染。侯振兵告訴記者,最初的面靨,形狀像黃豆般的兩顆圓點,如同臉上長的痣。盛唐以后,面靨的式樣更加豐富:有的形如錢幣,有的狀如杏桃。

  花鈿的顏色包括紅、綠、黃,其中紅色最多。侯振兵說,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魚鱗片、魚鰓骨、雲母片等。形狀包括梅花狀、菱形、月牙形等,剪成后的花鈿用魚鰾膠等粘貼。

  重慶國際注冊彩妝師左書僑表示,范冰冰版武則天的面妝借鑒了部分歷史資料,但與現代人的審美更貼近。“比如唇色,唐代女子的唇脂以紅色為主,不會出現劇中的橘色。而且那時流行櫻桃小口,口脂隻點唇中間。”

  發髻越高身份越尊貴

  除了面飾,頭飾也是唐代女子妝容的重要部分。侯振兵告訴記者,唐代女子的發式分為髻、鬟、鬢三種。

  其中,髻一般用於成年和已婚女子。初唐時,發髻一般都纏得比較緊,立在頭頂上。唐玄宗以后,發髻的高度成了婦女身份的象征。發髻盤得越高,表示地位越尊貴。詩人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鬟,一般是未出嫁的女子梳的發型。左書僑說:“《武媚娘傳奇》中,媚娘初進宮時梳的就是鬟。”侯振兵介紹,鬟分為雙鬟、三鬟、掃鬧鬟等。

  “鬢,有點像男子的鬢角。唐代女子的鬢,最初是直的,中晚唐后就有彎、圓等形狀。”侯振兵說。

  此外,在唐代,梳子、釵、簪等都作為頭飾,插在發間裝飾發型。“而在重大節慶,宮廷女子還會在發間插上石竹花、梔子花等鮮花,這在周舫的《簪花仕女圖》中也能看到。”(記者 蘭世秋 實習生 陳建全)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