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熱情與興趣比什麼都重要
閱讀分享
看到種子發芽,學生們興奮不已。
教育部減負新規要求小學一至三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但不少人因此擔憂學生會荒疏學業。實質上,減負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革除傳統書面作業將學生“囚禁”在大量機械訓練中的弊端,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久前,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畫院長深入金華市賓虹小學調研,寫出了一份啟人深思的小學作業改革蹲點報告——
浙江省金華市賓虹小學是一所辦學不到5年的新學校。4年前,校長李武南憑著改革之志和牛犢之勇,決定要動一動學生課后的書面作業。學校向新生家長亮出了破“釜”之舉:賓虹小學學生將不布置書面作業,為的是“把仰望星空的權利還給孩子”。當時,李武南心裡也有些許拿不准,原本隻想在小學低年級“小試牛刀”的他,看到家長反應並不太大,便決定不露聲色地將這項改革繼續下去。如今,這所新建學校已有了五年級,但李武南卻再沒有“回頭”之意——
不留書面作業:無心插柳柳亦成蔭
賓虹小學不留家庭書面作業並不代表沒有作業。經過四年多的探索與不斷完善,該校目前實際已形成六大類非書面作業類型:科學探究類、綜合實踐類、閱讀口語類、勞動生活類、藝術體育類和德育公益類。例如,科學探究類作業中有讓學生回家觀察水和油流動的快慢,觀察蝸牛生長情況﹔勞動生活類作業中有讓二年級學生做一道菜,每天做一件家務事﹔綜合實踐類作業中有讓學生獨立上街購物,讓四年級學生記載家裡一個月收支,做一回小主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另類”作業,比如親子作業,讓一年級小學生放學回家后擁抱父母並說“我愛你”。我去賓虹小學蹲點時,正值新學期剛開學,二(2)班班主任吳映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家與父母“對視一分鐘”,學會彼此傳遞愛意。
因為這些作業都是活動性的,沒有傳統作業的機械訓練,也無需坐在桌子前長時間伏案。布置作業的老師通常不會對學生的這些作業去打分,多半是選出部分活動成果在教室的牆上展示,或者參加學校組織的相關比賽活動。所以學生不必擔憂“作業”做得對錯,也不必擔憂因為達不到老師設定的標准而受批評。或許,這正是學生無憂無慮成長的一方新天地。
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明顯感到他們對這些非書面作業的喜歡。一位叫陳馨瑤的五年級學生說,她很喜歡老師布置的“種黃豆”作業(讓黃豆泡在水裡發芽),她不僅自己上電腦去查這方面的資料,而且還寫下了不少觀察日記。布置學生寫觀察日記是這些活動性作業的“附帶”要求,通常老師會要求學生在觀察對象出現明顯變化時去記一下。老師反映,許多同學記得很勤,也很詳細,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三(7)班學生邵聖倫在觀察日記裡這樣寫道:“今天,我發現兩隻蝸牛縮在殼裡一動也不動,過了很久都沒有出來,這才發現它們在睡覺。到了晚上,兩隻蝸牛慢慢伸出了觸角東張西望。最終它們發現沒有危險便伸出了頭,身體也逐漸露了出來,緩緩地爬到了青菜葉上,開始?嚓?嚓地吃起葉子來——”多好的一篇作文啊!這似乎也印証了一句諺語:無心插柳柳成蔭。難道這不正是學校教育需要追求的境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