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科、副科的課程體系和考試方式都得改變--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主科、副科的課程體系和考試方式都得改變

鄭渝川

2012年12月11日13:43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鄭渝川 資深網民

課程被主科擠佔,期中考被取消,會考蒙混過……這就是廣州不少初中學校歷史、地理、生物等三門學科受到冷落的現狀。對此,許多教師表示不滿,更有專家指出,部分初中“史地生”教育缺失,將造成學生綜合素質缺陷,因此建議將“史地生”成績作為各類高中入學的准入門檻。

看到這條新聞,我的心情很矛盾。當年我上初中時,“史地生”是不納入中考的,偏偏“語數外”的主科成績,我不咋地,倒是三門副科成績最好,班級第一,年級第一,還曾參加省級地理知識競賽,拿了個獎。

所以在當時,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那幾門主科統統取消掉,改為中考隻考三門副科。當然,無論主科還是副科,都有其重要性。那麼,能不能如專家所建議的那樣,把“史地生”也納入必考范疇,從而發揮考試指揮棒的功能,使得學生們不敢不重視副科呢?我的看法是:當然不行。

如今,僅有的幾門主科,已經造成初中生、高中生乃至小學生極其沉重的學業壓力及應試壓力了,別說增加考試科目,就是稍稍擴展主科任意一科的考試考查范圍,都會轉化為多次枯燥無趣的考試訓練,讓繃緊的“彈簧”受到更大的拉力。

有的老師可能會說,“史地生”因為是副科,所以不被重視,這樣會讓學生綜合素質受到影響。這個邏輯顯然是錯誤的,綜合素質難道是背歷史年代表、季風圖,和生物綱目就能提升的?歷史學、生物學、地理學的確有關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但在現有課程體系和考試方式下,這三個科目變成了對零散知識的考核和測試,跟素質已經脫節,頂多可作為知識儲備,便於日后參加江蘇衛視的《一站到底》。回憶起來,我上初中那會兒對“史地生”的興趣,也並非三門課的教材。

同樣,之所以幾門主科讓人喪失對語文、英語、數學的興趣,也是因為課程體系和考試方式所決定的。這種情況不變,讓主科擴軍,就等於進一步擠壓學生的時間空間,把更多的學生訓練為麻木的考試機器,這顯然是不可行的。要讓學習真正激發學生求知欲和興趣,辦法隻有一種,就是主科、副科的課程體系和考試方式,都得以改變。但這樣的老生常談,真不知還會被翻來覆去說多少遍。

(責任編輯:楊玉君(實習)、林露)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