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楊勇平:高校既要主動“求變”也要保持“不變”
陳杰:培養適應智能文明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聚焦教育改革前沿 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舉行
《藍色哲羅河》新書出版 書寫“生態童年”畫卷
延安大學:著力推進自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實踐
每日一聞丨呈現技藝之美 推動文化交流
每日一句丨知識即遠見
丁奎嶺:人工智能是推動大學深刻變革的強大力量
杜匯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 繪就北疆教育新畫卷
百余名師生赴麗江研學 航班上開起“雲端課堂”
人民網
>>
教育
>>
本網原創
校企攜手,共探科技轉化新路徑
2025-10-23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要構建更具韌性的農食系統
2025-10-23
第三屆教育強國與健康人生學術會議舉行
2025-10-22
關於青春 這裡有最硬核的答案
2025-10-22
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講(港澳站)活動舉行
2025-10-22
交大安泰:搭建產學研深度循環戰略體系
2025-10-22
每日一題丨孩子表現不符合預期,家長該如何管理情緒反應?
2025-10-22
每日一聞丨普惠托育,讓更多家庭有獲得感
2025-10-22
每日一句丨理想是不應該有止境的
2025-10-22
張伯禮院士嚴正聲明:將報案處理!
2025-10-22
北京新增15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025-10-22
每日一聞 | 中歐北極快航航線首艘貨船抵達波蘭
2025-10-21
每日一句丨做一件事不宜把它拿來瞎想
2025-10-21
每日一題丨面對考試或競爭,孩子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態度?
2025-10-21
北京大學第二十二屆國際文化節舉行
2025-10-21
2025·雲南第三屆中國民族音樂傳承周在昆明開幕
2025-10-21
“AI啟智·共創未來”人工智能系列活動在京啟幕
2025-10-21
每日一題丨家長的個人需求以孩子為借口來表達,這樣對嗎?
2025-10-20
每日一聞丨一戶家庭開啟智能新生活
2025-10-20
每日一句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25-10-20
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在濟南開幕
2025-10-20
北理工打造“理論開放麥”讓黨的創新理論“聲”入青年心
2025-10-20
北京郵電大學與孔子博物館簽約戰略合作
2025-10-20
北京郵電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發展大會
2025-10-20
深地能源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在京成立
2025-10-20
清華附中舉辦建校110周年辦學成果展示大會
2025-10-20
北京市第五十中學金帆合唱團專場音樂會舉行
2025-10-20
首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工作會議召開
2025-10-20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逝世 享年103歲
2025-10-18
共商和合共生新秩序 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5)開幕
2025-10-18
上一頁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教育銳評
把為教師減負落到實處
兒童劇呼喚高品質(縱橫)
以紅色薪火照亮青春征程
讓體育回歸“育”的本意(金台隨筆)
“春秋假”,放得開還須用得好
“體育外賣”熱的冷思考(微觀)
思政教育應重視培養想象力
“人工智能+”是高校思政課的“協同者”
把“會讀書的人”培養成“會創造的人…
本網原創
楊勇平:高校既要主動“求變”也要保持…
陳杰:培養適應智能文明時代的高素質人才
聚焦教育改革前沿 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
《藍色哲羅河》新書出版 書寫“生態童…
每日一聞丨呈現技藝之美 推動文化交流
每日一句丨知識即遠見
丁奎嶺:人工智能是推動大學深刻變革的…
杜匯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 繪就北…
百余名師生赴麗江研學 航班上開起“雲…
每日一題丨我的孩子說話時總是用自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