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晨:把科研讲出来唱出来

马晓晨在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在被称为‘生命荒漠’的盐湖里,生活着一种神奇的浮游动物。它似虾不是虾,游泳时身姿如仙女般优雅,人称‘仙女虾’……”不久前,在科学技术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晓晨以《盐湖中的小仙女》为题,向观众介绍盐湖卤虫,获得大赛一等奖。
在这位“90后”眼中,科研成果“不该只有一种模样”。“科研能被做出来,也能被讲出来、唱出来。”马晓晨说。
“背着石头一走就是几公里,一步一个脚印,迎着蓝天和白云……”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读研期间,马晓晨根据地质学学习经历创作了歌曲《地质人》。“我想让更多人通过音乐了解地质工作者,野外科考不光是苦和累。”他说。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上五年级时就买了吉他开始自学,一直弹到现在。”马晓晨回忆。他为导师创作的歌曲《我和我的老师》,在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全国校园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
马晓晨把科研工作点滴、自己对专业的理解,都写进歌曲里,在网络音乐平台收获了大量粉丝。
“这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很多人因为听我的歌,想去了解地质学知识,给我留言提问。”马晓晨说,临近博士毕业时,他因为太忙顾不上创作新歌,粉丝们纷纷留言“催更”。
2023年6月,马晓晨获得博士学位后,入职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盐湖是一种高盐度水体。青海盐湖数量多、规模大,主要分布在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除了青海,西藏也是我国重要的盐湖分布地。马晓晨所在科研团队目前正在开展西藏和青海盐湖钾、锂资源调查,通过岩芯钻探、同位素分析等手段,揭示西藏北部地区富锂盐湖成矿机制和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钾资源分布规律。
为了更好地掌握盐湖资源分布情况,马晓晨入职后便跟随团队多次开展野外科学考察。恶劣的野外环境给马晓晨留下了深刻印象。2023年8月,他和团队成员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鱼卡河沿岸采样,穿过五六十米高的山崖,顺着河道走向河谷。山上的巨石随时可能从他们头上滚下。
这些野外经历让马晓晨对盐湖科研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科研成果来之不易,我想把它们讲给更多人听。”他说。
2024年,马晓晨多次参加盐湖科普讲解活动。在2024年中国科学院科普讲解大赛中,他以《你好,我是光卤石》为题讲解盐湖光卤石,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让现场观众了解这种重要的盐湖矿物。在决赛中,他以总分第4名的成绩,获得大赛一等奖。
“未来,我会继续扎根盐湖科研一线,不断探索盐湖资源的奥秘。”马晓晨说,“同时,我也会把宝贵的科研成果和野外经历,以更有趣的方式转化为科普内容,让更多人了解盐湖、爱上科学。我相信,每次科普都是在播撒科学的‘种子’,终有一天它会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记者 张 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