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科研一线“育人” 生产一线“成才”

——山东大学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5年02月12日08:22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科研一线“育人” 生产一线“成才”

“太奇妙了!它的设计与材料结合得如此完美,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材料设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型材料。”“它的结构历经多种气候环境变迁依然保存完好,这使我联想到,如果能通过优化芯片内部结构来提高其环境适应力,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芯片性能呢?”近日,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师生们来到齐文化博物馆,围绕镇馆之宝“牺尊”,材料与化工方向和集成电路工程方向的同学们发出了不同的感慨。

这是山东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五育协同育人工程新一站,师生们通过深入调研重大战略、重点工程的现场,汲取融合创新、科研报国的精神力量。

山东大学回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使命之问,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位授权点设置机制,开辟有组织、实战化、融合式育人新路径,探索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新范式。

勇攀高峰,有组织培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2024年12月,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来自山东大学的“Lucky Dog”队斩获大赛最高奖“数模之星”冠军。

“数学建模是连接国家需求和数学科学的重要桥梁。”队长张良收说,备赛期间,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为我们提供了精准化指导和服务,这正是山东大学对基础学科发展高度重视的体现。

数学是山东大学的传统优势基础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依托数学学科的雄厚师资,山东大学汇聚国内外机构顶级学术大师,在数论、非线性概率、密码数学、控制论、分析与微分方程、运筹优化与计算科学六个重点方向组建以首席教授为带头人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团队,孕育“大师培养大师”的良性育人环境,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学术研究高地,建设卓越数学家人才培养中心。

山东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激发科教融汇活力,与“强基计划”衔接,完善本研一体化长周期培养设计,依托重大科技平台和科研项目制定“一人一策”基础学科顶尖人才培养方案。卓越数学家人才培养中心汇聚学科世界顶尖人才,精准延揽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团队,支持青年学生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前瞻性、颠覆性和原创性研究,努力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实施长周期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价,营造激励创新的宽松环境,打造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育新赛道。

一线成长,实战化培育产教融合卓越人才

“从学校实验室到生产一线有多远?”这是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研一学生胡少傲在深入工厂实习时提出的问题。“曾经,不少同学觉得学校实验室里烦琐的安全操作标准化流程是小题大做,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标准的实验安全习惯是一道可靠的安全屏障。”胡少傲说。

从学校到产业一线,就是“一步步朝着卓越工程师目标迈进”的距离,这是2024年10月山东大学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目标和方向。该学院致力于打造实战化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样板间”,构建以国家战略为牵引的“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机制。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打破了学校边界,导学团队在工厂工地,在重大工程现场,在火热的生产一线,在随时发生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实战前线淬炼本领。

在实战化育人的组织实施中,山东大学加强与中国中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驱动型企业深度合作,扩大校企联培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专项规模,全面实施“四链融合”项目制育人,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选题、共同培养、共享成果,激发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培育新动能。

山东大学创新开展“五育并举”特色育人工程,师生沉浸在考古工地的广袤田野,深入海上风电的蓝色沃土,“抢救”《永乐大典》存卷,战斗在国家重大工程的山川隧洞,冲锋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前线……一群研究生在科研阵地成长,在生产一线成才,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面向需求,融合式培育交叉创新复合人才

2024年,山东大学成立学科交叉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交叉融合育人“新高地”。交叉中心聚焦“大健康前沿交叉”“智慧人文”“智慧海洋”“智慧工程”等方向建设9个分中心,以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充分孕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交叉中心搭建战略聚焦性强的跨学科导师团队,实施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导师双聘制,鼓励学生在多学科学院间自由学习科研。

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曼的研究方向为纳米酶的合成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然而,她的本科专业是化学专业,在面对医学与化学交叉的纳米材料研究时,医学知识的空白使她感到一筹莫展。“幸运的是,学校创建的学科交叉中心为我们提供了跨学科复合知识学习的平台,使化学专业学生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药学等不同方向团队的学生跨越学院、跨越校区开展科研交流、协同攻坚成为可能。”王曼说。

学科交叉是重大科学成就的源泉,也是创新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山东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医学学科之间、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建立多学科背景“Med+X”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有组织技术联合攻关和人才培养。

围绕造就“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山东大学推出《关于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025—2027年)》,系统谋划未来三年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行动,致力于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的有组织、实战化、交叉融合育人,形成多项改革综合集成,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

(记者 宋喜群 冯帆)

(责编:李昉、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