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学习贯彻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动

学习宣传二十大,首都教育在行动

把握“五个维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12月24日02:06 |
小字号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坚持将“学、讲、宣、研、行”五个维度有机融合,协同发力,全方位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在真知、真信、真行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带头领学,分层研学,兴起“学”的热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当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带头人。10月25日,学校党委书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王定华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各二级单位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迅速响应,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修订案)》等材料,多次组织开展集体学习,凝聚起推动学校事业平稳较快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

为进一步促使青年师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学校聚焦主题、精心策划,灵活创新学习形式,持续提升学习实效。党委组织部、党校举办青年教师政治引领专题培训班,着力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北外大学生二十大知识竞赛、“如译二十大,谱写新华章”二十大金句翻译展、“点亮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红色景点研学等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鼓励师生将专业技能与政治理论有机融合,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知识竞赛等多样学习活动

请进校园,走近师生,突出“讲”的广度

为使全校师生第一时间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先后邀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教授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及其中的新专题、新论断、新提法进行了科学解读,并从哲学逻辑、现代化逻辑、强国逻辑、民本逻辑等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报告的精神内涵。学校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作《全面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邀请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周文彰教授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主题开展宣讲。三场讲座高屋建瓴、脉络清晰,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将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会

同时,学校整合校内专家和师生资源,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并进行集体备课会。宣讲团由“专家学者宣讲团”“老同志宣讲团”“青年宣讲团”三个团队组成,涉及党政领导班子、党员处级干部、专家教授、专职思政教师、离退休老同志、辅导员、学生骨干、外籍留学生等多个群体,共49人。各位宣讲团成员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和翔实可靠的数据,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三十余场,竭力增强宣讲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性,切实发挥宣讲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出实效、出氛围、出成果。

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加强“宣”的力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把网络传播平台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的重要阵地,全校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形成融媒体矩阵,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新闻网第一时间发布党的二十大相关活动新闻,展现广大师生对党的二十大的热烈反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党的二十大专栏,及时推送、转载会议介绍、报告解读等主题报道,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策划推出“学习二十大 北外在行动”系列推送,定期总结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举措,立体展现师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风貌和实际行动,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宣传报道更接地气、更动人心。学校建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与学校各级媒体平台互联互通,通过图文视频多种形式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打造全面反映学校各单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闻“发布厅”,广大师生员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的“加油站”。

释其内涵,究其本质,挖掘“研”的深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党政理论专家就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开展体系化研究,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阐释文章,刊登发表。学校党委书记王定华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发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三有”人才》,讲述了学校立足国家战略,发扬“传帮带”作用,着眼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实际行动赓续育人兴邦薪火、回答高等教育时代命题的动人故事。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在《光明日报》发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出应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理论成果,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多领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刊登英语学院教授、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琛文章《“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以热播电视剧《胡同》《底线》等为案例,指出中国文艺创作须更加关注基层治理故事,心怀国之大者,深入人民群众,践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撰写《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成就与经验》等学术论文,分析了健全完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的路径,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做优教育,做强传播,注重“行”的高度

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力量。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0月23日举行“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成立大会。区域国别学是国家新设立的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学校牵头发起成立共同体,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探索区域国别研究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能力。

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

11月23日,学校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专题报告会暨工作部署会,深刻总结了过去一段时期“三进”的工作经验,科学谋划、系统安排,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措并举打造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10月14日,学校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与阐释”专题/专栏策划工作推进会,发挥学校中文期刊矩阵、多语种期刊矩阵双重效应,巧妙搭建思政理论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桥梁。10月31日,学校召开中国国际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国际传播分会筹备会。11月10日,学校召开2022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陆续,相关领域智库专家联合攻关,就新时代如何更好宣介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梦想、中国方案提供关键抓手。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