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学习贯彻二十大 首都教育在行动

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志芳:立足绿水青山 做好科教融合“大文章”

2022年12月15日19:08 | 来源:宣教之窗
小字号

原标题:高端访谈 | 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志芳:立足绿水青山 做好科教融合“大文章”

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志芳

燕山横亘,长城蜿蜒,在九分山水一分田的怀柔区,教育同样风光旖旎。科技副校长全覆盖、独创“四爱一孝”主题教育活动、怀柔科学城教育配套初具规模……近年来,怀柔教育人正以“科学一百年,奋斗每一天”的实干精神,让怀柔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近日,记者专访北京市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志芳,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度探访怀柔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多措并举

在绿水青山中办好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在怀柔教育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乡村学校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大量随迁子女涌入城镇,造成乡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同时,山区学校规模小、班额小、距离远,给教师教研、学生上学等带来诸多不便。

面临如此现状,怀柔区教委本着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原则,考虑山区家长的实际困难与诉求,从未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盲目撤并,而是遵循“以人为本、政策引导、多元开放、提高质量、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准发力,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挖掘地域优势,彰显个性特色,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具体实施上,多年来,怀柔区不断实践与探索,致力提升乡村学校整体质量和办学水平,先后实施了校园环境建设、互联远程协作系统、课堂交互学习项目等重点专项。在教师队伍建设、学区制建设、引进市级优质资源、因地制宜用好山区资源、构造特色校本课程等方面,怀柔区都做了大量具体而富有实效的工作。怀柔区教委的一系列举措,让绿水青山成为了乡村教育的“金山银山”。

在引进市级优质资源方面,怀柔区特别注重利用这些资源,全力带动农村校发展。近年来,北京十一学校等名校已经分别以名校建分校的形式,与怀柔区的农村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带动乡村学校办学品质提升。

2020年1月,怀柔区教委与北京十一学校签订一体化合作办学协议。自此,怀柔区第一所乡村一体化合作办学学校应运而生。北京十一学校九渡河小学着力打造一所有创新的、非传统的、可复制的、可以影响学生家长以及周边产业形态的学校。目前,学校已经成为怀柔区甚至北京市乡村教育的样板校、特色校、明星校。

庙城学校的少年科技园、老农具博物馆、独轮车队特色突出,远近闻名;北房中学将龙文化做活,依托当地“舞龙之乡”特色,形成了龙综合实践、龙校园文化、龙德育活动、龙体育项目等系列教育文化资源……在怀柔区,具有特色的乡村学校还有很多,为乡村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均衡发展

下好科学规划布局“先手棋”

近年来,怀柔区教委紧紧围绕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三城一区”的战略功能定位,针对怀柔区未来人口规模、居住布局、人员结构,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坚持长远发展和短期应对相结合,坚持系统内调剂和系统外利用相结合,通过建、扩、收、调、整、盘等措施,重点做好“十四五”期间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更好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需求。

怀柔区在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布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以科学城为中心,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持续加大科学城中心区及周边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基础教育服务水平;统筹规划布局从高质量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的科学城优质教育资源体系。怀柔区加快推进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扩建项目、北京市第三实验学校、怀柔区第七小学、科学城国际学校、国际人才社区幼儿园、58万平方米安置房配建学校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现有幼儿园、中小学改造升级。其中,科学城国际学校——北京青苗学校已于2021年10月21日建校,成为落户怀柔的第一所国际学校。

二是全面优化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布局。怀柔区有序推进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进一步整合优化,构建中学成“点”、小学成“群”、幼儿园成“网”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在中学布局方面,怀柔区将怀柔一中、首师大附属红螺寺中学、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打造成为初高中一体、体艺科技特色突出的优质寄宿制完全中学,合理进行山区和城区初中校布局调整,形成中学布局的“点”。在小学规划方面,怀柔区保留各镇乡1所中心小学。对于撤销学校腾出的资源,怀柔区根据实际情况再利用,优先补充小学、幼儿园需求,逐步形成集中覆盖城区、平原、山区的小学“群”。在学前教育布局上,怀柔区积极推进每个镇乡建设1所优质中心幼儿园。近年来,喇叭沟门满族乡、庙城镇、北房镇、杨宋镇等地区的一批优质幼儿园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幼儿园也正在建设中,力争将优质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城乡每一个角落。通过改扩建、新建等方式,怀柔区在城区增加公办园数量,特别是增加南城幼儿园数量,逐步形成满足城区群众上公办优质园,满足平原、山区群众就近入园需求的学前教育“网”。

精准施策

让教师“动起来”“活起来”

近年来,怀柔科学城建设的逐步深入及全区教育布局调整,对怀柔区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中学的合并、小学的扩容、幼儿园的增加等教育布局变化及当前课程改革导致部分学校出现超编现象,教师需要分流。同时,适应课程改革需要,部分学校又出现结构性缺编,急需补充某些学科教师。

为了解决这些实际困难,怀柔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结合教育实际,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坚持教委事业编制核定编制总额不变,合理分配编制,稳步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区管校聘”,教职工竞聘上岗工作。

怀柔区稳步推进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全职交流与兼职交流相结合,通过公开岗位需求、教师结合个人意愿自主报名、用人单位面试、人事部门审核的方式,按照学区内、跨学区及结对校的三级交流模式,有序开展交流轮岗对象的遴选、推荐工作。怀柔区积极推动教育系统优秀干部教师向薄弱学校有序流动,合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破了教师原有的“职业倦怠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怀柔区教委深入推进中小学“区管校聘”改革工作,组织开展教职工竞聘上岗。怀柔区教委结合各单位编制情况,为超编单位下达分流指标,各单位按编制及满工作量进行岗位设置,引导教师由非教学岗向教学岗位转变。落聘人员可参与学区内和跨学区的竞聘上岗,如仍未能竞聘上岗,由原单位压缩编外用工提供临时性岗位。

通过“区管校聘”改革,怀柔区打破了教师原有的“铁饭碗”思想,推动教师队伍由“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进一步优化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加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同时,怀柔区还通过落实乡村教师补贴、干部教师职称评聘等政策,吸引优秀干部教师到山区学校从事管理、教学等工作,比如汤河口中学校长李德志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目前,怀柔山区学校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比例已经接近怀柔城区学校。

借力科学城

做好科教融合“大文章”

近年来,随着怀柔科学城规划的逐步实施,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陆续布局于怀柔,高水平科学家群体、高端科技人才和服务人才也陆续聚集于此。这对于怀柔教育来说,是挑战,也是发展新机遇。怀柔区教委充分利用怀柔科学城优质资源,将高端师资、前沿科普、科技课程引入校园、走进课堂,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做好科教融合“大文章”。

怀柔区教委坚持开展科学家进课堂活动。怀柔区教委与中科院科创中心、区科协等单位合作,每月邀请科学“大咖”面向怀柔师生,开展“科技大讲堂”与“科技教育论坛”活动。此外,怀柔区教委还积极搭建多元科技赛事平台。目前,“科技时光”主题活动、“科学城杯”中小学生科技节、科技嘉年华等区级科技赛事活动,已成为怀柔学生科技活动的“标配”。

占据得天独厚的科学资源,怀柔区教委积极开发、拓展中小学生科学研学、游学课程,自主研发《怀柔科技》科普读本,下发到每个怀柔学生手中,作为了解怀柔科学城的必备“指南”,并组织怀柔区中小学生走进科学城,走进科研院所、高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实践交流。丰富的活动,让怀柔学子实现了在科学家身边成长。未来,怀柔区争取将科学研学、游学课程从中科院在科学城的科研院所扩展至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院所,打造全学段的科学社会实践体系。此外,怀柔区教委积极开展以STEAM﹢编程课程为引领的课程研究及教学实践,依托怀柔科学城等软硬件资源优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分阶段在全区中小学校普及STEAM﹢教育工作,使万余名学生受益,并加强编程师资培养,逐步实现编程课程校本化。

截至目前,怀柔区已连续聘任了两批科技副校长,实现全区中小学校科技副校长全覆盖,这一做法,在北京市也是走在前列。“科技教育专家资源库”也已筹建完毕,让怀柔区中小学校拥有了科技教育人才“智库”。全市独创的“青少年科教之花”科技特色育人品牌也逐渐在全市范围内彰显特色,形成广泛影响力,成为怀柔教育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伴随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与各科研院所进入运行阶段,北京市怀柔区职业学校根据地区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向科学城辅助人才培养布局,怀柔区教委对应提出“引企入教”,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行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此外,怀柔区鼓励职业院校、职业学校组建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结构团队。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