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让高校基层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深聚焦)

2021年11月14日04: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陆婷婷(右)为观众讲解。
  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图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在党史阅读活动中交流讨论。
  王 正摄(人民视觉)
  图③: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在庆祝建党百年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史 嵩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发挥好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抓基层、强基础,不断夯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期周刊,我们选取了3个高校基层党支部,看他们如何发挥特长优势,激发高校师生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编 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肩负责任 勇于担当

  本报记者 闫伊乔

  “对于支部目前进行的科研项目、志愿服务工作等,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好好做下去。”浙江大学2017级传染病学博士生周梦豪最近正忙着交接自己党支部书记的工作。

  从H7N9禽流感,到埃博拉病毒病,再到新冠肺炎,每当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周梦豪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总会冲锋在前。

  这支由34名传染病学研究生组成的学生党支部,是一支专业能力突出、勇于承担重任的医学生党员队伍。2016级博士生吴晓鑫多年潜心研究埃博拉病毒,与团队成员一道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潜在中和效应的埃博拉病毒抗体,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他说,“医生党员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专业水平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学生发挥学科优势,展现了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医院的党员前辈们都冲在第一线,我们也一定要行动起来!”支部党员佘诗琦带领同学组织小区居民成立“武汉紧缺物资捐赠组”,向武汉捐赠3000件防护服,在以各种途径捐款捐物支援抗疫的同时,主动传播科学抗疫知识;吴晓鑫参与了杭州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的诊治,率先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发表了浙江省早期病人的临床特征;支部党员李艳华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科研攻关项目,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证据,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胸中有爱、脚下有路、行之有矩,这是我们希望培养的未来医者。不仅学识高,而且有责任、有担当。”浙大一院党委副书记、研究生党总支书记陈君芳这样概括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思路。

  “推动党建与学科融合,把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归为同一支部,有助于学生党员将积累的思考与经验互相交流借鉴,并一直传递下去。”浙大一院教学部副主任胡健波介绍。

  关键时刻的勇敢,源于日常的熏陶。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支部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医学专业属性相结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医德医风、学术道德专题支部会议,医疗法律读本学习等系列活动。还邀请援鄂、援意大利的医院党员代表进行连线,讲授“战疫直播间”系列党课。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支部组织学生党员赴贵州遵义湄潭开展“重走西迁路,践行医者心”暑期社会实践。“在当地进行调研与开展医学科普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县城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周梦豪说。

  持信仰明灯,守仁爱初心。作为医学道路上的新人,浙大一院的年轻党员们正为建设健康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无锡职院机械技术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

  党建引领践行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黄 超

  “钳工台有重新调整吗”“还没想好怎么摆,明天整理”“等下给你们打电话”……已是晚上11点,在上海参加师资研修班的苗盈,手机QQ群里师生间的对话还没停。她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正与学生一起备战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人在外地多日,还要远程指导,记者问她为什么这么拼?苗盈不慌不忙,“平时就这样。我们支部还有3名老师也在培训,手里都承担着其他任务。”她所说的支部,就是机械技术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数控编程及零件加工”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17名党员里高级职称12人、硕士以上学历13人……提到教一支部,学院师生评价都很高。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近年来,该支部注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业务,组织建设、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等方面成绩突出。

  集中学习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与无锡大明重工、贝斯特精机等企业党支部结对深化校企合作,以红色观影观展、革命诗歌朗诵等活动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今年以来,一项项党建工作有序开展。“除了规范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支部,我们更引导教师党员在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支部书记陆忠华介绍。

  “1分钟、30次、次次准确的测量绝技,我向‘蛟龙’号深潜器首席钳工技师顾秋亮拜师学艺,再极限的任务也能完成。不少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我就是要把工匠精神讲出来,实践出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们精益求精、追求梦想。”苗盈说。

  青年教师夏斌是一名预备党员,这个月即将转正。他告诉记者,入职以来,看到教一支部里带头人多、凝聚力强,自己就表明了积极加入党组织的想法。“在优秀的党组织集体里,自己更加明白奋斗的方向,也督促自己时刻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

  这些年,无锡职院除了按标准下拨基层党支部工作经费外,还设立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支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工作。“这让我们逐步实现了党建工作有场地、活动有平台、制度有保障、宣传有阵地的目标。”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骏介绍。

  “我本科时期就入了党,现在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肩上有了更大的责任。”苗盈说,自己最欣慰的就是,很多学生不仅学业有成,政治思想上也更加成熟。

  最近,在备战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团队里,有个叫徐朋朋的学生让苗盈印象深刻。“特别刻苦,任劳任怨。都是早上8点扎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出来,一周只休半天。模具设计和制造,交给他很放心。”

  “我要积极引导他向党组织靠拢!”说到这,她的声音洋溢着喜悦。苗盈很清楚,培养一棵好苗子,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是多么重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研究生党支部

  把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

  本报记者 丁雅诵

  “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脚踏实地开展研究工作,为航天强国多作贡献。”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团队成员伊志豪的内心激动不已。

  伊志豪是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2016级博士生,也是“月宫一号”研究生党支部书记。2018年5月15日,对伊志豪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月宫365”实验成功结束,“月宫一号”团队志愿者在全封闭实验舱中连续驻留370天,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

  “‘月宫一号’就像一个微缩版的地球生物圈。”伊志豪介绍,在总面积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的空间内,有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舱内能够实现4人所需的全部氧气和水,大部分的食物在系统内循环再生,系统闭合度达到98%以上。

  回想起当时驻扎在“月宫一号”里的情景,伊志豪不禁感慨,他们成立的研究生党支部功不可没。“整个团队的师生,根据科研方向的不同,被划分为5个小组。5个小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实验贡献力量。小组组长由高年级党员同志担任,大家定期汇报工作,定期谈心交流,携手攻关。”伊志豪说。

  依托“月宫一号”重大科研项目团队成立的“月宫一号”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目前有19名党员。该支部是全国高校首届“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支部所在团队曾获第二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除了定期开展主题党日等专题学习、在重大历史意义纪念节点开展党建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等,“月宫一号”党支部还紧紧围绕团队科研任务,不断激发学生党员服务重大国家战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内生动力,支部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提升,归属感、凝聚力显著增强。

  此外,支部在“中国航天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节点,在北航“月宫一号”科普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地,为参观者讲解答疑;还在“月宫一号”知乎专栏和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科普文章、回答公众问题,传播最新知识和实验进展。近一年来,科普活动惠及5000余人次,科普讲解时长累计达上百小时。

  “依托课题组成立纵向党支部,有助于支部对党员情况形成长期跟踪了解,有助于党建活动的持续与传承。”“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表示,目前,团队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依然有很多难题需要进一步攻克。“强化党建与科学研究融合,为月宫梦、航天强国梦贡献力量,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刘红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4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