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项目开题
 小字号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孙竞)记者今天从首都师范大学获悉,由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教授主持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日前举行了开题论证会。
据介绍,该课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域的国家级重大课题。课题围绕如何构建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一根本问题,从理论、政策、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探究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价值追求、路径选择和机制创新,力图构建权责清晰、层次合理、合作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兴山表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疫情居家期间,上亿学生的“停课不停学”更凸显了家校社共育的重要价值与急迫需求。他希望课题组聚焦家校社共育中的重大政策问题、重大改革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强化成果运用,努力出精品、出拳头产品,全面系统破解新时代家校社共育中的主要矛盾,为政策和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该课题由五个子课题构成,五个子课题依循“经验→理论→行动”的逻辑层层推进。子课题一从对现实问题分析入手,针对未成年人发展状况、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状况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状况开展大规模调研,为机制改进、重构、健全和创新提供数据支持;子课题二从国际比较视角出发,站在全球视域把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国际趋势和典型模式,为加强新时代我国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提供“他山之石”;子课题三从理论层面回应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根本要求,阐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内涵;子课题四依照“整体机制设计——关键机制突破——创新机制深化”的逻辑开展机制体系建设研究;子课题五采用行动研究,选取北京海淀区、四川青羊区、广西防城港市、江西弋阳县等为实验区,力求在实践中检验课题研究成果。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和创新机制,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网+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