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赤”诚党国情,“绿”水青山行
2021年09月01日10:49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9月1日电 2021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赤”诚党国情,“绿”水青山行团队走进山东冠县,结合育种学科相关项目,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等国家战略性要求,将毛白杨防沙固沙作为切入点,探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环保优秀案例。
循足迹,看绿色丰碑矗立
在冠县国有毛白杨林场建场前,当地生态条件非常恶劣,漫天黄沙是家常便饭。北林五代毛白杨人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之悌的足迹,接力走进冠县苗圃,开展毛白杨良种选育国家科技攻关,终获如今的郁郁苍苍。经过数年治理,昔日的黄河古道已成为郁郁葱葱的林海,曾经的不毛之地也被改造成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屏障。
教授为同学们传授相关知识(学校供图)
悟红色,看林人红心闪耀
实践成员参观冠县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抗战时期,冠县成为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通过该展览馆,实践团成员回眸党组织在冠县发展的光辉历程,重温这部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革命史诗。
参观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学校供图)
重传承,把精神星火相传
30年来,由朱之悌引领的五代育种人开展了毛白杨良种选育研究,他们建立的种质资源库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科研价值。该资源库不仅在毛白杨新品种选育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为其他树种的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本次实践为起点,北林人仍将依托冠县毛白杨基地,建立小叶杨基因库,为河北承德、青海西宁新基因库的建立提供优树插穗材料,为进一步解析不同气候条件(海拔、水分、光照)下小叶杨的生长差异提供材料保障,选育出适合黄河流域生长的新品种,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
(责编:冷佩遥(实习生)、秦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