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扭转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
教育部发布十条作业管理新规
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十条要求,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
科学认识与把握作业育人功能
作业为什么会成为让学生甚至家长苦恼的存在?作业功能的异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报道,在一些地方,作业被异化为追求分数的策略,为提高成绩,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记忆性的作业。有时,作业甚至成为变相“惩罚”学生的手段。此外,为减轻课堂教学压力,一些教师采用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回家由家长指导完成,作业又被异化为转嫁课堂教学压力的方式。
针对当前存在的作业功能异化的问题,《通知》第一条就明确,各地各校要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把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如何才能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对此《通知》提出了多条具体举措。一是要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二是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并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知》明确提出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
三是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学校要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针对作业数量过多、学生压力过大的问题,《通知》强调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并区别不同学段和年级做出了具体时间要求。其中,《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客观地讲,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差异的,既有学习能力的因素,也有个人学习习惯的因素。这次《通知》提出来完成作业的时间要求,既要保障学生能够完成基本作业,同时又不至于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不影响孩子的锻炼和睡眠时间,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次文件中有两个字是‘平均’,学生平均完成作业的时间不是绝对的。有的学生需要多花时间,有的学生可能少花时间,这是有差异的。”
作业总量减少,家长难免担心,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对此,吕玉刚指出,作业设计是非常核心的问题。《通知》明确要求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机械性的作业。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基础性作业。“我们鼓励学校探索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基础性的作业,充分发挥基础性作业的诊断功能。”
“对完成基础性作业仍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强指导帮扶,帮助他分析原因,巩固知识,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与此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当布置拓展性作业,照顾到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因材施教。《通知》对学习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兼顾到了。处理好这些关系,既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既定作业,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业质量,实现作业和学习成绩、学习质量相统一。”吕玉刚表示。
多方协同治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如何更好地把作业管理的要求落下去,切实收到减负增质的成效呢?北京小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明新认为,各地各校应该从三个“协同”的角度,把握《通知》综合治理的理念和思路。
一是校内校外协同。在作业的管理、设计、布置、批改上,《通知》不只给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特别给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坚决防止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而且把禁止留作业作为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这样以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李明新指出:“目前学生作业负担重,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学科类培训班,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大量布置作业有密切关系。因此,只有校内校外同时减负才有利于教育生态的恢复。”
二是学校家庭协同。此次《通知》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提出家长的责任定位,指出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有责任督促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提出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的要求。李明新表示:“不允许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等于家长放弃对孩子学习的监护责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督促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是家长不可推掉的教育责任。”
三是行政教研协同。李明新表示,在《通知》中,教育行政的作用体现在作业管理的规划、评价、督导上,同时教研部门被纳入到减负提质、作业研究的工作中来。《通知》指出教研机构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与指导。“因此,教研部门一方面要把教学研究的视角延伸到作业领域,另一方面有责任对广大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指导,以助力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记者 唐芊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