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的空间有多大
“中考失利,是井冈山旅游中专开启了我新的希望。”井冈山茨坪景区导游林娟说。职校的学习,让她从一个拘谨的小姑娘变成一个落落大方的优秀导游,在家乡工作,年薪近10万元。“原来家里住的是时不时会漏水的小土房,现在已经是三层楼的大房子了,父母觉得很欣慰。”林娟说。
从摆脱贫困到人生出彩,林娟的经历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直接”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也是江西省构建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这一目标最有力的诠释。
特色体系:“只为本地发展提供适配度更高的实用型人才”
“与本地产业发展无关的专业不设,没有本地企业合作的专业不开,我们只为吉安的发展提供适配度更高的实用型人才。”江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欧阳亮说,该校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对接木林森等大型企业,建设了一批集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一张亮丽名片。
江西出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围绕本地产业走。既增强了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也破解了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的结构性难题,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日渐成熟。
“学校对接赣州市产业人才需求,在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赣州德普特科技有限公司、赣州信达工程造价师事务所等单位分别设立工业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厂中校’,按照师傅带徒弟模式,一对一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并顶岗锻炼。每年为当地企业精准培养学生600余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发展处处长方志宏说。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与南康区政府合作设立南康家具学院,与25家南康当地家具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岗位工作过程设计为有效的教学过程,建设了共享性培训基地。构建起覆盖现代家具产业链的前端、中端和后端的16个相关专业,形成集群优势。
师资政策:导向瞄准“高水平”
肖星星,就读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时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项目世界冠军,现在,他是该校最年轻的教师。
上得了讲台,玩得转实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出生于1999年的肖星星成长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从哪里来,怎么认定,如何培养……这些问题江西很早就进行了探索。目前,除了通过学徒制等方式充分利用企业、校外的师资力量外,校内专任教师的“双师型”培养也不断前进。
2021年,双渠道教师招聘制度探索展开。除了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外,支持职业院校按规定聘用在技能大赛中获优异成绩的技术能手担任专业教师,同时要求学校应当按照不低于编制员额20%的数量自主招聘兼职教师。
如今,江西职业院校有专任教师5.36万人,通过校企共建双师培训基地、教师企业轮训制度、选派骨干教师境外培训、加强新聘教师岗前培训等措施,正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培训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作为
48岁的“金牌月嫂”谢洋凤、在兴国县城开办催乳工作室的康凤英,这两位农村妇女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兴国表嫂。江西省兴国县依托兴国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孕产妇护理、婴幼儿护理、老人护理、家庭宠物饲养等多方面进行培训,形成一个家政服务品牌。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近年来,江西省始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积极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工继续教育、农民工教育等培训与服务,涌现了一批如“安远小吃培训”“兴国表嫂培训”“内河船员技能培训”等有影响力的培训品牌。
2020年,江西省教育厅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扶贫培训的课程和项目580个,精准提供就业扶贫和培训服务。2020年定向培养农村“两委”干部、新型职业农民4000人,1.5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从聚焦重点产业设置专业,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到充分释放校企合作育人活力,建设了12个区域性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从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造血式”扶贫作用,面向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和贫困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江西职业教育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李玉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