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欧洲国家如何解决“三点半”问题

2021年03月07日08:5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欧洲国家如何解决“三点半”问题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近年来,多地中小学实行“三点半”放学措施,初衷是为了减负,但由于与在职家长的上班时间存在时间差,给不少家长带来了不方便和不适应。“三点半”问题还导致校外托管班、补习班畸形繁荣,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使之付出更多精力、金钱与时间成本,使“减负”政策效用大打折扣。

  3月1日是北京中小学正式开学上课的日子。开学前夕,顺义区的家长们收获了一份“惊喜”——从本学期起,该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时间将延长最晚至19点。许多家长奔走相告,教育部门和学校这次是动真格的,在解决“三点半”问题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欧洲国家如何解决“三点半”问题?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孩子在比利时上学时的情形。

  我女儿三岁进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家公立幼儿园。后来上小学时,选择的是离家不到500米的一个公立学校。学校下午三点半放学,但也可以等到五点再去接。在此期间,学校不再分班授课或辅导,而是采取混班制让不同年级学生集中在大教室里自习、做作业,也有学生在操场参加体育运动。

  开学后不久,女儿说,每天三点半之后的自习时间,老师会把她和另外几个“外国小朋友”喊去补课。原来,由于语言环境不同,他们的法语比当地孩子稍差一些,老师会给他们讲故事,以便提高他们的法语水平。我曾担心是不是要交钱,后来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西欧各国提供课后服务的做法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方便上下班的家长接送。法国同事说,法国小学是下午四点放学,但学生可以在校自习到六点,不收费。

  德国的情况稍有不同,大部分州中小学基本上只上半天课,一般都是上午八点上课,下午一点半左右就放学了。所以,德国同样存在小学生的放学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为解决这个“一点半”问题,德国也有托管机构,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德国的托管机构分为日托的“Hort”和午托的“Schulhort”(到下午三点)两种。这种机构一般就设立在学校内或者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由当地的政府或者公益机构提供场地,其费用支出由地方政府和学生家长分担。政府根据学生数量划拨费用,家长则根据收入高低划定不同的收费标准,高者多付,少者少交。

  比利时也有少量福利性质的托管机构。在布鲁塞尔时,我常看到一些孩子到楼下公园对面的一座房子里玩,房子门口的标牌写着“儿童之家(Maison de Enfants)”。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周末、周三下午和假期免费让孩子们来玩,也算是一种托管。那里环境谈不上高大上,只有普通的玩具和图书,还有一男一女两名老师负责管理。“儿童之家”组织孩子们看电影、参观农场,甚至骑马之类的活动,每次收取2欧元的公交车费。暑假是欧洲人度假的日子,一些家庭因故不能带孩子到外地度假,“儿童之家”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欧盟统计局曾发布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欧盟有39%的12岁及以下儿童享受正规保育或托管服务,其中约四分之一的孩子免费接受这些服务。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孩童托管看似是琐碎小事,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由于“三点半”问题的存在,许多家长只能请老人们帮接送孩子,老人帮不上忙的家长更是为此操碎了心。因此,不能一股脑儿把托管这事扔给家长,或是通过经济手段扔给社会,政府和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家长排忧解难。

  从西欧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让学校承担孩童下午托管的重任,是最实用、最经济、最安全的做法。少量的托管机构也属于政府半购买性质,并非完全商业化运作。如果由社会化服务解决“三点半”问题,不仅让家长多花钱,而且人身安全方面也让人不踏实,甚至可能让孩童从小就形成让钱解决问题的观念,对孩童的心理与价值观取向造成负面影响。

  在中小学课后服务问题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多一些责任与担当,多给家长送一些关怀和温暖。漫画/陈彬

(责编:宋晨、宋鹤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