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初:教育的原点就是服务人生
任何人终其一生,有且只有三项内容,即做人、做事、生活。教育应当以人生为中心,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
去年底,在出席北京一所中学举办的活动上,李金初围绕“人生中心教育”演讲,引发台下听众的共鸣,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李金初现为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从事教育工作50多年,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中学模范校长,有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改革家。
前不久,在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记者专访了李金初,听他娓娓道来“人生中心教育”起源、核心要义及力求要解决的问题,他的讲述中既有故事,又有思辨。
尽管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行动矫健,思维清晰、缜密。
源于顿悟
走进李金初的办公室,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书多。书柜里,办公桌及茶几上,目光所及都是书。他的阅读范围很广,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都有涉及。
他很谦虚,“平生无大志,只想办好一所学校”是他的座右铭。
在担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20年间,他不断改革,硬是将一所普通中学变为享誉全国的名校。更为重要的是,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2007年,68岁的李金初卸任校长,很多人以为他会歇歇,游山玩水、颐养天年,但他转身又开启了另一番事业,即担任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校长。
正常理解,年过花甲出任董事长、校长,更多是“把把关”和“指导指导”。而他不一样,在这里,他开启了新的教育改革实验。
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和北京十一学校在相邻区域办学,两校地理区隔只有一条线,但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工作内容存在巨大差别。
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始建于1993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民办学校,从小学到中学,而北京十一学校只有中学。
“没有小学段的教育经历和体验,对基础教育就难有完整性的认识和体验,完整的教育命题很难提出。”李金初说。
在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小学部的体验与感受,成为催生人生中心教育的力量。
在这所学校,李金初每天接触小学生,与中学生完全不同,他们会自然释放与生俱来的天性。
每天早晨,他一进校园,孩子们隔老远就喊”校长爷爷好“,有些孩子飞也似的奔跑过来,亲热地拉着他、抱着他,有时甚至差点儿把他扑倒在地。
面对这些可爱、鲜活的生命,有一次,李金初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念头,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人生服务,影响人生成长吗?
彼时,他从事教学已有40多年,曾经的教学经历像电影镜头一样闪过。
李金初回看人生的起点,思考教育的原点,对教育的认知豁然开朗:“教育承接了生命,便承接了整个人生;教育是为人生服务的,人生才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中心。”
看似一瞬间的顿悟,其实是多年从事教育的厚积薄发。顿悟之后,他开始系统查阅资料,深入思考。
2010年,借参加女儿毕业典礼之机,他和夫人去了趟美国,安排了15天的旅行计划,这是他难得的假期。
从湖南张家界农村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他一心赴在教学、管理上,办好了一所学校,但时间悄无声息地流走了。
家人约法三章,那就是白天游玩,晚上才是他的自由时间。夜深人静时,他文思泉涌,于是奋笔疾书,完全不知疲倦。
就这样,15天的假期里,在完成既定游玩任务的前提下,他居然完成了5万多字的初稿,名为“人生中心教育论纲”。
教育与人生
回京后,他广泛征求意见。在吸收了学校教师学习、讨论、思考的成果后,他对“人生中心教育论纲”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完成了25万字的《人生中心教育论》定稿。
《人生中心教育论》中,他从哲学角度阐释了人生与教育的关系,如文前所述。
李金初认为,教育与人生的关系是教育关联的一切关系中最具原点性和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人生与教育是孪生的,教育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生。
从这一对关系出发,他提出了人生中心教育的两个“基本原理”,即人生内容原理和教育功能原理。
“基于人生内容原理,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实现美好人生。基于教育功能原理,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实现美好人生。”李金初说。
这两个基本原理,包含着李金初对教育的一些原点性思考:人与教育的关系、生命与教育的关系、人生与教育的关系等。
从这些关系出发,他提出了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究竟要为学生准备什么人生?怎么准备人生?
带着对这些教育问题的思考,李金初开始设计人生中心教育课程。
因为他深知,理论来自实践,更要服务实践,再好的理论如果产生不了实际效果,那只是空中楼阁。
三个维度
很快,一场“教室革命”在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悄然发生。
李金初变“教学从‘教’开始”为“教学从‘学’开始”。一字之差,与之对应的教学完全不一样。同时,数学专业毕业的李金初,特别善于用数学思维解决教学问题。
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从教育与人生关系的根本点出发,以“自创性(自主性、劳动性、创造性的融合统称)”为课程构建的根“源”点,以培养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为课程目标,通过研究与实践相互推进、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构建出由空间、内容、时间三个维度出发而形成的“全课程”体系。
学校对教室的功能重新定位,学习资源室、学习室、合作研究室、社区和生活室,这些随之出现,或重新排列组合。
在教与学方式革命、教材向读本转变等过程中,他带领团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社区,让孩子有创造性地主动学习。
同时,他把“分科”课程整合到“人生中心教育”课程体系之中,课程领域中派生或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课程。
针对四年制高中学段学生课程方式与制度方面,对学科课程分类、分层、分模块,允许跨年级、跨班级选课和走班制等。
理论有了,课程设计也出来了,新的课程体系能否达到效果,李金初还是有些忐忑,他决定走上讲台,与学生交流。
2014年,在阔别讲台28载之后,75岁的李金初再次登上讲台,课程名称为“人生”。
课程效果达到了他的预期,课堂上学生们表现都很积极,当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总体来看,方向没错。”6年前的课程实践,李金初仍然历历在目。方向对了,细枝末节的事更多地在完善。
2016年,建华实验学校启动了一个四年制的高中课程实验,实验班以“尖毛草”命名,2020年毕业,这个班充分应用人生中心教育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非洲,尖毛草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从春季到夏季的半年里,它一般只生长一寸多高,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但半年后,在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0.5米到1.5米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生长成非洲草原之王。
李金初进一步解释,前半年,当其他草在疯狂生长之时,尖毛草则在打基础,根须深扎大地,最深可达28米。雨水丰沛后,凭借丰富的根须吸收,实现快速生长。
“分层教学可以让基础稍微差点的学生打牢根基再出发,开始可能慢了点,但后劲很足。”采访中,李金初反复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当然,再好的课程设计得有教师实施到位。
在李金初眼中,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还要能够自主研发课程,担当教学规律的研究者、发现者和践行者。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应用、创造和解决问题,将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李金初说。
在原有团队的基础上,学校开始大规模招贤纳士,2014年起连续3年“硕博大招聘”。
在优厚待遇及“人生中心教育”理念的感召下,一批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名校硕博精英汇聚于建华学校。在建华学校中学部,硕博士教师占到80%,其中博士教师占到35%。
有了强大的团队,李金初的信心自然更足了。
孜孜不倦
李金初将自己关于“人生中心教育论”的文字进行整理,发现多达100多万字。
2019年,商务印书馆以丛书形式,分成4本书出版,包括《人生中心教育论》《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论》《人生中心教育课程论》和《人生中心教育课程实例》。
丛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李金初提出的具有原创意义的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体系,并汇集了大量课程实例。
因为这一研究事关教育原点性问题,提出之后备受关注,引发关于教育改革的讨论。
当年5月8日,丛书发布会暨座谈会在李金初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多位教育界的专家受邀出席。
“做教育就是做人,‘人生中心教育’的提出,触及了教育的源和本。”国家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郭振有说,“人生中心教育”从教育的根本功能即人本功能出发,推导出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即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类似这样的评价很多,但李金初坦言,还有很多需要去完善。
每天,他仍孜孜不倦学习、总结、实验和完善。用“只争朝夕,奋力拼搏”来描述他目前的状态,或许最贴切不过。
2020年的春天,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在居家抗疫的日子里,从2月10日到3月10日,连续30天,每天10小时,李金初完成了一部10万余字的新书《人生中心教育概论》的初稿。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修改,2021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书的扉页上,有一行醒目的字:“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一个入党55年的老共产党员对母亲的生日贺礼。 (记者 严碧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