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深圳大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将“良心活”变为“内心活”

2021年02月07日08:16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但由于以往的评价体系、培养方向等因素,我国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往往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求、教师人才队伍不健全等问题。

作为诞生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特区大学、实验大学、窗口大学”,近年来,深圳大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机制体制改革,较好地处理了教学和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教师将本科教育从自我要求的“良心活”变成从心出发的“内心活”,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文化引领实现心态转变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实际上承载着来自学生、家长和国家的三重期望。而老师对学生的爱,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上好一门课。”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程蓉说。2020年12月28日,程蓉教授在全校师生的注目和敬意下,领取了深圳大学本科教学最高荣誉奖——“校长教学奖”。

通过全校师生的参与投票,对本科教学中取得突出成就、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这正是深圳大学“重教”文化氛围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校生的数量几乎占深圳全部本科高校在校生的一半,承载着为先行示范区培养人才的任务,教书育人无疑是深大最重要的使命。但真正要把这件事做好是非常难的。”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说,“比如老师备课的用心程度,很难有硬性规定,因此激发老师对这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是相当重要的。”为此,近年来深圳大学从仪式上、文化上不断强化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地位,包括对教学和科研的奖励额度基本持平、教师节对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同台奖励等措施,让“传道授业”成为教师们的初心和遵循。

“作为一名教授,其实奖金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评选中胜出,这是对我教学生涯的肯定,给我带来很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深圳大学第五届校长教学奖获得者、生命与海洋学院教授莫蓓莘欣慰地告诉记者,在这种“重教”文化的氛围下,近年来,教师们对待本科教学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比如慕课刚进校园的时候,学院要开三门课,我去做动员工作,几乎没有老师愿意去做,只好我一个人建了两门课程来完成任务。”莫蓓莘说,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报名开设慕课甚至需要竞争,很多老师还专门向她认真“取经”,学习如何把课程建得更好。更让她自豪的是,无论是她自身对教学的热爱和重视,还是学校已经形成的良好师风,都给学子们带来积极的影响。“我有好几个学生都对三尺讲台产生了兴趣和抱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另一个重要举措则是由院士开设本科通识课程,带头去给本科生上课,例如中国工程院孟建民院士开设建筑概论,郭仁忠院士开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深圳大学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徐晨说:“很多人说学术大咖应该去教那些博士、博士后,其实不然,反而是低年级的本科生更需要院士来引导他们入门。院士们更有能力在课程的高度、深度和普及性之间自如切换,让学生对学科和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机制改革扭转教研关系

“由于评价机制和评价导向的问题,目前各个高校可能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而对于老师来说,如何平衡做科研与做教学的时间,成为老师凭良心去做的事。”李清泉表示,为此有的高校评选出专门的教学型教授,而深大却并没有这样做,“作为教授教学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可能也没法更好地去教学生。”为此,深大通过机制、体制的改革和建设,将以往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成功扭转为“教学相长”。

“以往的教学是知识传授型,但如今的知识迭代非常快,如果你的教学和科研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的话,其实也没法给学生传递最新的知识。”李清泉说,深圳大学努力为本科生创造软硬件的条件,鼓励老师带本科生进实验室,以实现教研融合,从本科阶段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我原来总觉得带本科生是一件纯投入的事情,但通过带着高年级本科生一起做科研项目,发现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其实很强的,在这种带学生的过程中,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学生们的讨论中会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想法,能够激发我在科研当中的一些创新。”青年教师齐奕告诉记者,在深大,老师能够灵活开设创新研究短课,把科研成果带到教学上去,全校对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能够跨专业选课。老师带着学生做科研,慢慢地把教学和科研往一个方向去思考和努力,以往“教学是负累”的想法就不存在了。

制度保障打造育人生态

“让本科教学从‘良心活’到‘内心活’,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的设置,来实现制度保障下的自觉,再从制度自觉走向老师的文化自觉和思想自觉,变成内心的真正认同,最终把对教学的重视落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李清泉认为。

教师分类管理与聘期考核中教学工作量的刚性要求、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教学事故与研究生导师招生条件审核挂钩……一系列严格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深大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例如教学管理方面,如果教师上课迟到五分钟,就是三级教学事故;如果教师由于非不可抗的原因没能来上课,就是二级教学事故,不但取消全年绩效,晋升也要暂停一年;如果本科教学过不了关,无论科研做得再好,晋升也将被一票否决。在严格的管理之下,近年来深圳大学的教学秩序井然,全学年近43万课时,也几乎没有二级教学事故发生。

深圳大学是全国最早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之一,从2015年开始实施,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喜欢的老师,按照选课学分进行缴费。深圳大学教务部主任袁磊告诉记者:“完全学分制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竞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课程特色,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如果教师不重视教学,学生用脚投票,可能很少学生选课,达不到最低选课人数要求,被迫取消开课,这也给了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压力。”

除了“硬约束”的一面,“软支持”的一面也非常重要,深大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除了学习交流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还设立了导师制,安排本学科中资深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手把手教授青年老师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7日 04版)

(责编:何淼、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