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落地有声有几招
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的高职院校,也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参与者。要把这一新制度落地落实,院校要拿出有效办法,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X”的落实举措
顶层设计是基础。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将撬动学校教育理念、治理模式、体制机制以及资源配置等全方位变革。学校党委、行政必须加强统筹领导,从顶层设计出发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学校应成立“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专业项目实施小组,调整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修订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经费管理等制度,从而在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给“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书证融通是关键。“X”证书是一种新型证书,有别于传统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认证证书。为此,职业院校要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纳入教学内容,使学历证书体现的专业教学内容基本覆盖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从而实现书证融通。另外,必须积极建设职教“学分银行”,构建普通教育证书与职业等级证书互通互认的国家资历框架,与全球相应框架接轨,从而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三教”改革是支撑。落实“1+X”证书制度,依靠学校教师、现有教材、传统教法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三教”改革。师资方面要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教产岗位互通、专兼教师互聘机制,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是围绕“X”证书课程模块,组建模块化的创新教学团队。教材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开发方法和表现形式,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立体化、活页式教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泛在和个性化学习。
“1+X”的质量保证
“1+X”证书制度的成败还取决于“X”证书的质量。这就需要从证书的开发、培训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建立起质量保障体系。
首先是证书开发的质量保障。培训评价组织要汇聚龙头企业、院校专家,聚焦国际先进技术领域,高质量开展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站点建设以及考核颁证等。
其次是证书培训的质量保障。职业院校要统筹专业群资源,将证书体现的岗位或岗位群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融合,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开展“X”证书的培训工作。
另外,还要建立起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的“进入退出”机制,全流程控制证书质量。(聂强,系重庆电子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