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坚持正确义利观,应对“逆全球化”思潮

2019年06月05日08: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近几年,伴随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和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西方国家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变成了全球化的反对者,“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全球化进入相对低谷期。“逆全球化”思潮是西方资本逻辑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昭示传统“英式全球化”和“美式全球化”全球治理模式的难以为继,宣告新型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在新时期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引领新型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秉持“义中有利、利融于义”,反对“利益至上”唯利是图的国家利益观

旧有全球化持守“利益至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的国家利益观,坚持零和思维,具有狭隘性、短视性和惟利性等特点。在该利益观的驱使下,旧有全球化以新自由主义为其价值导向,在经济上遵循资本逻辑,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文化上实行文化殖民,其结果不仅带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更造成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和越来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如此种种,成为“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直接根源。

应对“逆全球化”思潮,首先要树立正确义利观基础上的国家利益观。正确义利观认为义即是利,利即是义,二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义中有利、利融于义,主张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坚持正确义利观基础上的国家利益观要摒弃义利对立的二元思维,反对“利益至上”、唯利是图,主张国家之间的互利和共利,谋求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幸福。

正确义利观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更是对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系的反映。坚持正确义利观,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就要在坚定捍卫国家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他国合理关切,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及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要自觉地将本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排他性全球治理模式

“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全球发展的失衡和旧有全球化的非包容性,造成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内不同阶层的民众之间获益的不均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诱因是全球治理滞后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失衡。旧有全球治理模式本质上是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比例严重失调,全球治理体系的决策机制和贸易规则体现的更多是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而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太少甚至“失聪”。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非传统安全威胁跨越国界,成为地球村的共同威胁。各国之间日益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超越国家利益和民族价值的全球利益、全球价值,保护和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西方大国主导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内在的制度性缺陷,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难以解决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应对“逆全球化”思潮,深入推进全球化,必须在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基础上进行治理模式的创新,建立新型的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全球治理模式。

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模式以共享为目标,以共商共建为基本准则,坚持平等、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强调要特别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强调理念、政策和机制的开放,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强调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强调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

强调重义轻利的责任担当,反对狭隘自私的民族利己主义

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是“义以为上”,强调“重义轻利”“舍生取义”“以义制利”。正确义利观是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国际交往和合作中注重“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凸显道义与责任。2014年7月4日,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美好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伟业》中首次明确指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诚然,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寻求各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固然重要,但对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发展中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应有之义。面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一味纠缠于权责对等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谨守道义,主动担当,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日益繁荣和宜居。

坚持正确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的责任担当,必须坚决反对民族利己主义。民族利己主义或表现为大民族主义,或表现为狭隘民族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过分注重本民族的私利,忽视或损害其他民族的正当权益。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利己主义往往具有投机性,当全球化有利可图时趋之若鹜,对其他民族进行歧视、忽视、同化甚至侵略和压迫,而当全球化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则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不讲信义,不重情义,无视正义和道义。当今世界困扰人类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如生态失衡、环境破坏、资源危机、核武器威胁等与民族利己主义不无关系。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流者昌,逆流者亡。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在今天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全球化依然是世界趋势。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摒弃零和思维、丛林法则,不断创新全球治理模式,将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国家、地区和人民,才能对”逆全球化“思潮思潮进行最有力的回击,真正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本文作者: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琼枝副教授 

(责编:白宇、曾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