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近日刊载:籍贯为南安市向阳乡的大学生,从全国各地志愿返乡支教14天,当地政府将以机制保障支教常态化。平民教育这个词再一次映入眼帘。
所谓平民教育,就是面向普通老百姓、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教育。它注重每个人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平等,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令人欣喜的是,当下,从植根于民间社会为真诚向学的青年开放的立人大学,到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受教育机会的厦门国仁工友之家,甚至小到向阳返乡大学生志愿支教团等,平民教育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
如今,我们推动平民教育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多年前研究得出,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到1 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 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可从1 993年开始,直到2012年,我们国家才刚好达标,而2012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6100美元。多以民间公益形式出现的平民教育,无疑弥补了公共财政投入的盲点。
教育去功利化成为当下热议。就业、成才、成功等一系列指挥棒下的学校教育已经不堪功利重负,关于教育本质的反思越来越炽热。而以志愿服务、人格教育为基本内容的平民教育,更加回归了教育本质。以向阳返乡大学生志愿支教来说,他们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多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这是以飞出大山为最终指向、教育资源贫弱稀缺的当地学校教育所无可比拟的。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阶层愈加参差,在偏远地区贫民、下层打工者等等群体中,对于教育的渴求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公共政策的方式满足,具备灵活性、公益性的平民教育成为上选。向阳乡大学生志愿支教团便是以贫苦乡民为特定服务对象的特殊平民教育,饱含乡情乡谊、痛着你的痛的志愿平民教育,更能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平民教育的公益性、灵活性令其容易集聚真正的社会贤达,更容易招觅诚心向学之仁人志士,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诚心渴学的学子,无疑打通了传扬生命信念、传承人格素质的教育渠道,于教、于学都将更精致、更赤诚。
80多年前的《北平幼稚师范校歌》唱道:生活兮教育,我们生命唯一之伴侣,为汝勤力,不分旦夕,为汝驰驱,不顾险夷,人生意义在利他,他利己亦利,生命兮教育。教育救国先驱者严复也曾说:“教育就是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立于新世纪的我们,敢不敢俯首沉思,教育何堪,民智几何?我们诚心呼唤更多的平民教育。(陈尹荔)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