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互联网时代 

我们是否需要练习书法?

本报记者 刘菲

2014年08月25日07: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中国书法不应被束之高阁
  来源:新浪网

  日前在南京开幕的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中国风格: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入场时所举引导牌上的中文,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的书法作品;开幕式上的中国武术表演,表演者手持毛笔,表现出用中国书法书写汉字的雄浑神韵,令中外人士赞叹不已。掌声过后,一个老话题又在汉语教育界引发热议: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书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是否还需要练习书法?

  书法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通道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下来的历代书法名作数目繁多,代表着各个时期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名家书法作品也屡创天价。

  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众多,在这里设立有中国高校唯一的一个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钟情和喜爱中国书法的留学生聚集其中。该研究所所长朱天曙教授介绍说,中国的许多艺术形式都是从书法延伸出来的,如中国画、篆刻、碑帖等。所以,书法为留学生们提供了全面接触中国文化的钥匙。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受到众多外国人的青睐,有人甚至直接将二者画上等号。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新时主持的丹佛孔子课堂在海外推广中国书法十余年,他说,美国学生手握毛笔的那一刻,即开启了与中华文化沟通的通道。他的学生、科罗拉多大学生物专业的约罕娜在论文中写道:“学习中国书法的历史,使我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写汉字,我由困惑变成一种愉悦、一种艺术欣赏,增加了学习中文的兴趣,为我开启了一道艺术之门。”

  书法教育应该及时跟进

  在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中国人把写得一手漂亮字作为判断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准。带齐砚台、毛笔、墨去学校上书法课(那时叫大字课)是许多“50后”、“60后”和部分“70后”的童年美好回忆,从描红模子开始,到临写字帖,他们或多或少地实践和了解了中国书法。

  随着键盘和鼠标替代纸笔,大多数“80后”、“90后”已经不习惯提笔写字了,不少人写出的字歪歪咧咧,没款没型。常见到挺秀气漂亮的一个女孩子,写出的字却“惨不忍睹”,这是书法教育缺失的结果。

  值得借鉴的是,日本中小学均开设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竞聘小学教师,书法是必考的科目。除了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日本遍布各地的书法教室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李禄兴指出,科技进步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之间没有矛盾,任何时代都需要欣赏和传承美的事物。学习书法对于审美观、艺术观的形成,对于传承中华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陈聿东则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他说,书法是“半气功”,写字时要排除杂念,让心沉静下来。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文化修养,还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厦门大学新文学系的小柯是一名“90后”书法爱好者,他说,书法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培养一种认真的态度,用心做事的状态。比如,我之前做事比较草率,耐不住性子。练习书法两三年后,不知不觉间,我的性子变得沉稳了许多。书法是治疗浮躁、毛糙的“特效药”。

  花钱学习书法值得

  2013年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一些学校及时跟进,陆续开设了书法课。但山东淄博的中学教师孙刚则坦陈书法课的尴尬:利用零星时间授课、没有专业教师、没有相对应的教材等。

  学校的书法课开得不温不火,社会上的民办书法班却生意兴隆。崔兆颉是北京市中关村三小的一名3年级学生,从上学起,妈妈就送他去上书法课。兆颉活泼好动,但在书法课上却能安静下来,字也写得越来越好。春节时为家里写的春联得到了亲朋的夸奖,他的学习劲头更大了。尽管两小时150元的学费价格不菲,但他妈妈说,孩子在书法班上不仅练字,在悬腕书写的过程中,也磨练了性格。花钱让孩子学书法挺值得。

  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教授、书画艺术与美学博士生导师尹沧海说,书法作为一项艺术实践,可以很好地培养少年儿童的精神气质,促进文化修养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编写一部完善的中小学书法统编教材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这是学生、老师及家长的共同期待。

  近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这样评价书法:“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不应局限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间,它可以以多种方式走近普通人的生活,给人以文化熏陶和享受,给人以凝神放松的时间,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注入精神养分。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文化传承才是真正成功的有效之举。

(责编:马丽、赵竹青)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