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习,是大学生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获得自我锻炼的好机会,许多高校也都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暑假快要结束了,仍有不少学生,为了学校要求的一纸“实习证明”而烦恼,忙着托关系给自己的实习证明“盖章”,有的干脆在网上购买“实习证明”。
代开实习证明火爆 小公司一月开出20多张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将实习作为一门必修课。许多用人单位也很看重大学生的实习经历,而这些经历往往都以“实习证明”为凭证,于是就有许多同学托关系代开实习证明或直接在网上购买实习证明。据媒体报道,某个小公司在一个月就开出了20多张实习证明,而在网上,直接购买实习证明也是异常火爆。
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发现,在某搜索引擎输入“代开实习证明”,相关搜索达到10,100,000个。登录某购物网站,在搜索栏输入“实践 盖章”等词条,宝贝数量达到32个,这些卖家不仅提供盖章,还可以代写实践报告,价位从10元到100元不等。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进入某个卖家店铺发现,页面上标注:公司已有三年帮学生暑期实践报告盖章的成功经验,顾客只需发送实践报告的表格,公司就可自行打印盖章,并截图给顾客验证。
法律人士:知假买假恐涉违法
为什么许多学生愿意弄假实习证明呢?有的同学表示,毕业季要备战考研、公务员或找工作,不能安心实习;有的同学吐槽:实习就是端茶倒水扫地,积累不到什么经验,实习完也留不下来,反而耽误时间;但即便如此,网购实习证明也不可取,这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是知假买假的行为。
有法律人士表示,大学生知假买假属于违法行为,应该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2条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多方合力加强监管 创造实习条件
暑期实习,是大学生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技能、获得自我锻炼的好机会,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代开实践证明却让实习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更有失公平,同时也凸显了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专家李赞认为,代开证明是造假,造假当然违法也违情。代开实习证明危害严重,破坏社会诚信。学生和学校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中国经济网教育频道认为,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这种“造假”行为的泛滥。对网络电商而言,要进行严格审查,有效监管,一旦发现此类商品,要立即下架;对学校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弹性政策,不要将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化;对用人单位而言,要给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给大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对家长而言,请尽量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到社会锻炼,不要无条件的拖关系、找朋友替孩子造假开证明;对学生自身而言,请已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实践,实习所获得的经验对学生非常宝贵。(支艳蓉)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