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别误读“校长去哪儿”
近日,有记者梳理116所“211工程”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卸任的校长履历,发现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干部。也有一部分回到科研、教学岗位。(4月10日新京报)
卸任校长入仕,是不是就一定不对?我看未必。
校长入仕,若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充当好技术型官僚角色,这对公共机构科学决策、提高办事效率大有裨益。不独中国,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也不鲜见。何况,中国委任制的选官体系下,入不入仕,也并非卸任校长自己说了算,此外还有年龄考量等。厚责入仕校长,大可不必。
中国大学校长本身就在体制内,既是学者,又有行政级别,卸任校长入仕,不过强化了其官员身份。入不入仕,本质上并无差别。质疑卸任校长入仕,在校长行政、学术角色不分的现实下,意义并不大。
与其质疑“校长去哪儿”,不如先问问“如何做校长”。否则,“校长入仕”这种新闻,就容易引起学者攀援权力的误读。(王言虎)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