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7日电(许晓青 康岩 田浩敏)近日,知名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因任期届满卸下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在公众的认知当中,葛剑雄的名字不仅在“馆长”和“学者”之间切换,因大胆建言而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得了“大炮”雅号的他,也令人印象深刻。
日前在复旦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内,正忙着“搬家”的葛剑雄与记者畅谈人生中风格迥异的角色转换。
“改变”图书馆——“从洗手间的卫生纸做起”
图书馆事业原本不是葛剑雄的主业,不过过去7年,以历史地理学者的知识背景出任馆长,年近七旬的他,让这所百年名校的百年图书馆发生了不少变化。
“我当时提了一个口号,图书馆应该‘读者至上,服务无疆’。是‘无疆’,但不是‘无限’,服务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没有边界;正因为这样,应该从一些小事做起。”葛剑雄回忆起担任馆长期间的点滴。
在他看来,图书馆首先是一个“传承文明”的地方。“文明必须要有细节。比如,我们从图书馆的洗手间做起,一定要放上卫生纸;又比如,要保障水的供应,不同的人爱喝不同温度的水……”
他坦言,在其他一些国家访问交流时,往往会注意这些国家大学图书馆的小细节,“我注意到,无论国家富有,还是贫穷,图书馆都是最文明的地方,体现文明的细节”。他承认,在复旦图书馆推广的这些新做法,是他自己当时最满意的。有的做法后来还推广到了全校,全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模仿。
他还补充道,自己这些年管理图书馆,反对无限度、无节制地耗费公家资源,所以坚持法定假日闭馆,寒暑假通过合理调剂的方式开馆,提供每日固定时段借阅服务等,在细微处建章立制。这样可以把省下的钱用在刀刃上,用在图书采购上。
他透露,通过这样的开源节流,复旦图书馆系统在全国高校的图书采购总量上名列前茅,而且兼顾了电子书和纸质书,两者的采购量都很可观。
“回归”学术——从古代世界重新“发现”中国
葛剑雄的授业恩师是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学科奠基人之一谭其骧先生。离开图书馆馆长的岗位后,葛剑雄坦言,要重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继续担任教授,沿着恩师的路走下去。
实际上,葛剑雄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一直没停。他透露,如今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一系列学科新书的编纂任务,比如《中华大典》中的“历史地理典”和“交通运输典”等。
传承恩师的历史地理研究特色,葛剑雄坦言自己一直打算要动笔写一部比较通俗易懂的历史地理学著作。
这些年,兼顾各项社会工作,葛剑雄越发感受到在学术研究中对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和时空定位的重要性。“早在上古时期就存在一个‘世界’的概念,但中国人修史往往只注重内部的历史,少的是全球视野”,“今天我们还是很难回答,汉字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字在诞生之初如何比较,‘丝绸之路’的概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需要东西方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比照、参考、学习。”
他认为,这是自己年近古稀“回归”学术后,最希望深入发掘的——也就是从古代世界重新“发现”中国。
“大炮”议政——“可以批评,但要注重运用理性”
尽管卸任复旦图书馆馆长一职,但作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的履职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去年末,他曾对媒体坦言:“有些媒体把我称为‘大炮’,其实政协委员里的‘大炮’很多,我肯定不是说得最多最激烈的那一个。”他个人主张,在参政议政时,政协委员首先要依法合规,“可以有激烈的批评”,但要注重运用“理性的调和和争取”。
谈及2012年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就某省考研泄题事件向教育部部长喊话进言的事情时,葛剑雄说,政协委员抓紧在当面提出问题,问题很可能就解决快一点,在参政议政中,“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很有必要,要把握好一个“度”。
虽说是文史专家,葛剑雄近年来在推动国家设立“旅游日”、法定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等问题上,也不断建言献策,一些从“零”开始、看来有些希望渺茫的提案和建议,最终被有关部门采纳,进而惠及民生。“葛大炮”觉得这样的建言献策很有成就感。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