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汉字听写大赛:生僻字会写 常用字“栽跟头”

2014年04月01日09:28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汉字听写大赛:生僻字会写 常用字“栽跟头”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要说前一阵子最火的电视节目是什么,您要都说是唱歌的,那我可有点不服。我提名一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节目,流程其实特简单,就是评委给出一个词,选手提笔写出来。所以好多观众开始就觉得:你让我写首诗,我得费点脑筋,这你说我写有什么难的,谁还不会写字啊?

  可是您但凡看过这节目,估计就有一感受:幸亏我没上去丢人啊。这上头的词还别说听写,好多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明明说的是汉语,我怎么就听不懂呢?这才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所以,在前天下午举行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省选拔赛上,同学们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纷纷背诵各种字典、甚至是《康熙字典》之后,信心满满上场。但做足了准备的同学们,很多却败兴而归。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南师大演播厅,来自江苏全省的13支优秀队伍经过分组选拔,最后4组进入决赛,分别是镇江江南学校、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南京第二十九中初中部以及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决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环节,在6000多个常用字中选出450多道题。

  为了赢得比赛,每位参赛者都要下足功夫。来自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小张说,队员们人手一本《通用规范汉字字典》,600多页的书,她看过不止一遍:

  小张: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还有早晚自习翻这个,因为词典比较规范,遇到疑问会查翻。

  连云港新海实验中学周一田说,为了比赛,老师、家长全来帮忙:

  周一田:一开始我们是每周六周日上课,后来就是全天训练,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字典,有的是我们家长找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来给我们练。

  不过记者在赛场发现,同学们对于生僻字、生僻词手到擒来,大部分都能化险为夷,但面对一些生活中的常用字,却频频“触礁”。例如“间隙”的“隙”,“水獭”的“獭”,“粮囤”的“囤”,甚至连“老妪”的“老”字都写得不规范,最后被判错。还有选手对南京市的一些老地名也表现的很陌生,无从下手。对此,南京市教育局曾老师认为主要还是选手们的生活阅历不够:

  周一田:初中生因为生活经历都在学校里面,所以学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难的会,地名反而不会,比如讲佶屈聱牙她们都会写,像逸仙桥、箍桶巷这样的地名反而不会,而且她生活在南京。

  对于选手们的表现,命题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志翘认为还是非常出乎意料的董志翘:孩子的表现还是出乎人意料,我们觉得有些很难的,他们都掌握的很好。说明什么呢,现在中央台搞了,下面学校都很重视,精心准备的。

  为何此次大赛会出现选手们对生僻字词轻易过关,却被常用字难倒的现象,董志翘认为这是学校的误导:

  董志翘:我们立足点,就是经常使用的汉字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而不是为了比赛,大家都是背,有的学校让学生背《康熙字典》,就是误导了。

  董志翘说,以前的听写大会曾搞过一些偏难怪字考学生而遭到质疑,有人认为这些偏难怪的词实际上在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这次大赛只选择了一些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他们希望通过比赛,让全社会加强对语文与汉字书写的重视:

  董志翘:我们这次思路是常用的这些汉字,让他们能够规范使用,比如比划顺序,要写对。总是要弘扬汉字文化,让年轻人不要因为电脑的使用而忘记汉字的书写。常用汉字和词不一样,我们电脑里面是2000多个汉字就可以看报纸的,电脑里面是6000多个,但是我们汉字有6万多,古代的一些古用今废的字,除非是看古籍,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记这些。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薛城作为此次选拔赛决赛的评委,比赛结束后,他提出语文教育需要大胆改革。

  薛城:举个例子,今天考了一个词瓠子,瓠子是我们南京经常吃的一种蔬菜,学生不会写。有句话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经常关心一下身边的生活,死读书是没有用的,应该把语文课堂从小屋里面,放到更广阔的(空间),自然啊社会啊,都是你学习语文的材料。(记者 姚东明 沈杨 倪宁)

(来源:中国广播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