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因
家庭及环境差异所致
那么影响大学生是否会做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从小,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给我做饭,我就边看边学然后自己摸索,放假在家基本上都是我做饭。”李同学说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每次在网上看到什么好吃的,就想着自己做,另外她觉得做饭是件很好玩很新奇的事情,吃到美食更是开心不已,所以,做饭根本难不倒她。
“我觉得父母工作已经很辛苦了,所以我就想着能为父母分担一些,想让他们一回家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于是,我就学做饭。”金同学的想法和许多会做饭的学生一样,所以进厨房对他们来说也是常事了。
虽说做饭是一项基本生存技能,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会做饭甚至已经成为存在于年轻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甚至一些已经成家的年轻夫妻,不是下馆子就是娘家婆家到处蹭饭。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势必是最主要的任务,相当一部分家长也认为做无关学习的事情等于浪费时间。
“初三就学会了炒豆芽,焖米饭,炒鸡蛋西红柿,炒土豆丝,现在好像会的还是这么多。”提起自己的做饭经历,大二的林梅有点不好意思了。中考结束的时候林梅跟着奶奶学会了做几道简单的菜,可是刚感受到下厨乐趣的她很快就被高中繁重的课业束缚住了。身为教师的父母也不愿意林梅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做饭炒菜上,所以她的厨技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
一些从没有做过饭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并不是自己不愿意做,而是家里人不让他们做。陈同学说父母都宁可自己累点儿也不想累着孩子。“每一次回家的时候,我就告诉我妈,我想学习怎样做饭。我妈就不同意,她老说我还小,要么就说我在外面上学,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不让我插手。”
观 念
城乡大学生态度不同
“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和我,而奶奶年纪大了,我身上的担子也就重了。做饭、干家务对于我来说没什么大问题。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来自农村的大二学生洪志坤说道。而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周东良则有着不同的回答,“在家上学的时候,每天要上课已经够辛苦了,平常有点空闲时间都去玩了,干家务,做饭都不太会。”周东良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得到父母无微不至关照的他当然不需要担心会不会做饭这个问题。
校园记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会做饭的大学生中农村籍学生占到76%,而城市大学生仅占到21%。
“做饭对于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谈起做饭,西安政法大学大四的王瑶很自信地告诉记者。王瑶在家中4个孩子中排行老大,在农村,作为老大的王瑶很早就开始在厨房中忙活。“刚开始的时候,会做的种类很少,包的饺子一煮就烂,有时很丧气,但是又不得不做。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马上就要进入社会了,物价总是超乎我们的承载能力,会做饭,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以前是不会做饭的,但是现在开始慢慢学了。”已经大四的王伟说道。在他的出租屋里有一本熬汤的食谱和一本家常菜的食谱。“眼看着就要毕业,我现在已经是准上班族了,不可能一直让家里承担我的生活费。自己当家后才知道当家的不易,一顿早餐外加午饭和晚饭,这一天吃下来就得二十好几,但是,买几块钱的食材自己回家做,既营养又经济。”
不过,也有大学生持不同的观念。“如果以后毕业工作了,可以和父母同住同吃,或者请保姆来做”,西北大学大一学生王俊杰对不会做饭并不担心,“现在社会进步了,应该有很多选择方式,不一定非要自己做家务。”
对此现象,学生家长丁先生感叹道:“如今家庭的某些传统功能被社会所取代,比如快餐的盛行就威胁到了家庭饮食的存在,生育服务已经由社会接管,连家务也由保姆或者家政公司来做。但是不管社会如何变化,都存在一个常数,这些常数就需要我们把某些东西保留下来,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常数。所以年轻人有必要去经营、维护它,并把一些传统价值传承给下一代。”
(来源:西安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