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普通话都是母语
西安人小惠现在在山东大学读书,最近几天他就要结束寒假回学校上课去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寝室的同学来自山西、广西等很多地方,他已经教会了寝室的同学好多简单的西安方言,“我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总用西安话说,同学听到了就缠着让我教他们说几句,他们觉得西安话特别大气,说起来很爽快。”
“在外面说话我一般都用普通话,但是和家里打电话或者回来和以前的同学吃饭,就都会谝方言了,觉得很亲切,是属于自己的语言。”小惠说。
虽然同样是西安人,市民邹女士却不大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说方言,“他在学校听别的孩子说方言,有时候回来给我学,我都会让他纠正过来。”邹女士说,“现在都推广普通话,你看电视上的汉字听写大会,也是让孩子说话写字更规范,而且以后孩子如果去外地发展,总不希望他只会讲一口方言的。”
“方言和普通话,都是属于咱们的母语,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应该热爱自己的母语,现在电脑手机这么普及,很多人都是提笔忘字,书写的能力都退化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善待自己的母语,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退休教师周老师说。(文/图记者付垚)
专家
方言的存在
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
针对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记者采访了从事30余年陕西方言研究工作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孙立新研究员,他表示,方言和普通话应共同存在,并不矛盾,而且方言的存在可以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孙立新研究员说,在一战后,法国曾经推广过一个使用标准法语的运动,结果导致法国多种语言的消失,多年以后,很多有识之士都为其他语言的消失而感到可惜,现在我国虽然在一直推广普通话,但是不应该因为普通话的推广而让方言消失。
“很多文化是包含在方言之中的,很多词义也只有通过方言才能表达出来。”孙立新说,“方言的存在有益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语言也是多种文化的一种载体,方言的一些意思也是普通话所表达不出来的,所以,方言也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链接:国际母语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宣布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保护世界语言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来源:西安晚报)
![]() |